在今年冬季的征兵工作中,我國首次正式將心理檢測列為征兵體檢項目,這項舉措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征兵體檢項目為何增加心理測試?那些心理測試的試題是誰出的?為什么出這樣的題?筆者采訪了承擔此項課題的全國征兵心理檢測技術中心主任、第四軍醫大學軍事醫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航空航天醫學系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苗丹民教授。
心理檢測的結果表明,有2%~3%的應征青年不適宜在部隊工作。
“生活中是否常常充滿讓你感興趣的事?”
“你和兄弟姐妹的關系是否融洽?”
“你喜歡從事什么樣的職業?”
……
這是2006年11月的一天,全國征兵心理檢測技術中心的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肖瑋,與重慶市的一名應征入伍青年進行智力測評和人格測評時的對話。
“心理檢測分為智力檢測和人格檢測兩部分,基本上可以對一個人的心理特征作出量化描述。結構式心理訪談是對受檢者進行的一種驗證檢測方式。”肖瑋向我們解釋道。
筆者在現場看到,這名應征青年按照提示在電腦上輸入自己的名字及應征編號后,便進入了“征兵心理測試系統”。不到5分鐘就完成了所有題目,30分鐘后完成了全部測試,順利結束心理測評。征兵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說,也有極少數青年一個鐘頭都完不成測驗的題目。心理檢測的目的就是將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和能力傾向強的人挑選出來。
今年9月,國防部征兵辦公室決定從今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應征公民進行心理檢測。運用《征兵心理檢測系統》軟件對全國3000左右個縣區的上百萬名應征青年進行心理檢測,這在我國尚屬首次。此前,在總參謀部、總后勤部相關業務部門的領導下,第四軍醫大學完成了征兵心理檢測系統的研發及檢測人員的培訓等技術保障工作。
目前的征兵心理檢測試題全部在計算機上完成,分為智力檢測題和人格檢測題兩類。計算機將根據答案,自動對受檢者的智力特質和人格特征作出量化描述;計算機智力檢測和計算機人格檢測同時進行,時間為50分鐘左右。心理學家還將根據計算機測試結果對部分受檢者做進一步紙筆測驗和心理訪談。
心理檢測的結果表明,有2%~3%的應征青年不適宜在部隊工作。
軍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對部隊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影響當前我軍指戰員心理健康的兩個主要因素。
伴隨世界新軍事變革,我國對士兵的要求已從“身體素質”向“心理、身體素質并重”轉變。心理檢測不僅是形勢發展的需要,而且是衡量應征青年是否能適應軍人職業的一個基本標準。
苗丹民清楚地記得,2002年上半年,總參動員部征集動員局和總后衛生部衛生防疫局的領導到四醫大考察新兵體檢工作,參觀了苗丹民領導的心理學教研室后,決定將征兵心理選拔研究這一重大課題交給了四醫大。
受領任務后,四醫大心理學教研室的人員立即赴5大軍區,對官兵的心理衛生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調查,結果顯示:軍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對部隊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影響當前我軍指戰員心理健康的兩個主要因素。因此,他們把上述兩個方面確定為心理檢測的目標。
考慮到我國應征青年心理檢測將作為一項具有法律效率的篩選標準,在其開始制定過程中就應當充分考慮國情、軍情的特點,考慮其實用性和規范性。因此,在確定檢測內容前又確定了測試的基本原則:
淘劣原則——淘汰心理檢測有明顯智力障礙、心理障礙的應征青年;
高針對性原則——將應征青年心理檢測的目標鎖定在對部隊影響最大、青年人心理障礙發生率最高的心理品質上,而不是泛泛對所有心理問題進行測評;
低可訓練性原則——可用同一測驗對同一個體在短時間內進行反復測驗,無論做什么樣的準備或訓練,其檢測結果不會有很大變化;
簡便易學原則——利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簡化測驗程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淘劣篩選檢測目的,并減少人為因素對檢測結果評判的影響,非專業人員經過短時間培訓即可掌握全部檢測工作。此外,還有檢測工具的預測性原則,為提高測驗的準確性而制定的保密性和隱蔽性原則等六大原則。
目標和原則確定后,在查閱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和長期從事軍事人員心理選拔的經驗基礎上,反復修訂,課題組編制出《中國士兵智力測驗》和《中國士兵人格測驗》。
這一切,只是完成整個龐大心理檢測體系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試點論證了。苗丹民帶著他的課題組成員深入部隊進行反復測試,完善檢測的每一個細節。5年的時間里,他們跑遍全國400多個縣(市、區)和部分部隊,檢測應征公民和部隊官兵10多萬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征兵心理檢測內容、標準和方法,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征兵心理檢測系統。
該系統的核心集中在兩個內容和三大環節上,即智力檢測和人格檢測兩個檢測內容,計算機檢測、紙筆測驗、結構式訪談檢測三大環節。智力檢測分計算機檢測法和紙筆測驗法,主要檢測應征青年的運算、搜索、詞語推理能力。人格檢測分為計算機檢測法和結構式訪談檢測法,主要檢測應征青年的情緒穩定性、敏感性和人際協調等特點。結構式訪談檢測法是對計算機檢測結果的進一步驗證。
對于該檢測系統的優越性,苗丹民介紹道,被檢測者由于是單人單機對話測試,既保證了被檢測者的隱私,又有效保證了結果的真實性;此系統軟件簡單易學,容易掌握,不會對檢測者帶來大量額外的工作負擔;在對計算機的要求上,檢測軟件設定為最低可運行狀態,利用現有多臺獨立計算機或網絡即可以完成全部心理檢測任務。此外,整個測試工作在5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檢測結果在應征青年作答完畢的同時得到。
今年7月,征兵心理檢測系統順利通過由總參、總后組織的包括兩名院士在內的7名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的鑒定。
征兵心理檢測“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適合軍人職業,并不說明其不適合其他行業。
今年9月,國防部征兵辦公室正式印發了《應征公民體格檢查心理檢測標準》、《應征公民體格檢查心理檢測實施辦法》兩個規定,決定從今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應征公民進行心理檢測。
為這一天的到來,苗丹民及其同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早在2002年10月,總部有關部門就在第四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系心理教研室舉辦了“全國應征青年心理檢測試點單位培訓班”,來自全國10個省市征兵心理檢測試點單位的20多名體檢專家和征兵辦公室負責人參加了培訓。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試點,在當年11月同時出現在全國10個省市的10個征兵點上。為保證第一次心理檢測試點的順利進行,第四軍醫大學派出13名心理學專業人員分赴各檢測試點單位現場指導,共處理數據238萬個,獲得征兵心理檢測第一手資料。
2003年,他們會同全軍13家單位40余名心理學工作者,舉辦了第二期“全國應征青年心理檢測試點單位培訓班”,在全國18個武裝部開展了第二次征兵心理檢測試點工作,共獲798萬個數據,初步建立起比較成熟的心理檢測系統。
2004年10月,他們舉辦了第三次全國征兵心理檢測業務培訓,來自全國46個征兵點的130多名代表參加了培訓。2004年征兵心理檢測共動用1100臺計算機,45個單位共檢測17640名應征青年,獲2060萬個數據,并對2003年版軟件做了32處修改,使軟件系統穩定性更好、功能更強大、操作更簡便,初步制定了訪談的評分標準。
2005年,他們首次采用分級培訓模式進行征兵心理檢測培訓,全國30個省(區、市)近100名代表參加了業務培訓會。全國383個縣(市、區)進行了試點工作,共檢測95065名應征青年,獲1.11億個數據,使心理檢測系統具有較好的信度和預測效度。
2006年,他們采用分級培訓的形式對全國除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以外的其他省份的150多名代表進行了培訓,為征兵心理檢測系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做最后準備工作。
增加心理檢測對于現行體檢工作有何影響?苗丹民告訴筆者,根據檢測結果顯示,與征兵體檢的所有項目一樣,心理檢測采取“選優”不“定劣”的原則。征兵心理檢測“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適合軍人職業,并不說明其不適合其他行業;其他行業人員選拔心理測試的結果與征兵心理測試也沒有可比性。88%的應征青年可以在規定時間完成全部心理檢測,因此在體檢中增加心理檢測不會對現行體檢工作構成重大影響。從實施情況來看,接受過正規醫學教育的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后均可獨立組織心理檢測工作。
今年9月28日,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后勤部正式批準,“全國征兵心理檢測中心”在第四軍醫大學掛牌。這個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征兵心理檢測有了機構的保障。
“征兵心理檢測這份答卷,還只答了一半,我們準備用更多的時間,去答試卷的另一半。”苗丹民教授滿懷信心地說:“征兵心理檢測是一項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事業。”下一步我們將對系統進行不斷升級,對題目的類型、方式進行不斷改進,逐步建立起固定的專家網絡隊伍,為增強部隊戰斗力作出自己的貢獻。(王坤 羅莉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