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9月26日,總部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的第48位下滑至今年的第54位。而就在幾個月前,著名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卻顯著上升,從去年的第31位躍居第19位。
兩份均號稱極其“權威”的報告,卻得出兩種極其不同的結論,難免讓人困惑。記者帶著這種困惑分別采訪了這兩家機構的權威人士。
競爭力研究機構有“競爭”
通過采訪,記者感覺兩家機構基本上是各說各話,言辭中難免流露出貶人抬己之意。也難怪,兩家機構都設在瑞士,又都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競爭力研究機構,它們彼此之間自然也存在著競爭。不過,稍加分析便會發現,盡管兩家機構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有不同看法,但它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卻有不少共識:對中國經濟連年來的迅速增長,中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兩家機構都充分肯定;同時也都指出了中國經濟在迅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兩家機構在大的方面有共識,但由于競爭力研究是一項極復雜的工作,研究方法的差異、采用競爭力指數的不同、不同的側重點等仍會導致排名的不同,甚至迥異。而且,競爭力排名考慮的是綜合因素,除考慮經濟增長之外,還要考慮諸如經濟結構、人員素質、政府和企業效率、環境、教育之類的數百個細微因素,對不同因素的不同重視程度,自然會得出不同的評分結果。
各說各的理自夸自家“瓜”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競爭力項目主任奧古斯托·洛佩茲—克拉羅斯在回答記者為何兩家機構公布的中國競爭力排名截然不同這一問題時說:“我們所用的指數比他們(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好,而且我們覆蓋125個經濟體,他們只有61個。”緊接著,他就一口氣談了中國當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例如銀行業問題、投資領域問題、機構環境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新技術普及問題、教育問題,甚至空氣污染、交通堵塞等。雖然中國GDP增長迅速,但人均水平還很低。
從他的口氣似乎可以聽出,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認為中國競爭力繼續下滑是有充足根據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排名顯然不夠準確。而記者在問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專家同樣的問題時,對方卻有不同的說法。該學院世界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蘇珊娜·羅絲利特-麥考利女士在談到中國競爭力排名時說,中國的經濟表現得分極高,在6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三,與去年持平。中國的政府效率也比去年有所提高,從21位升至17位,企業效率則從50位升至30位,升幅非常顯著。
另外,中國的基礎設施排名也從42位升至37位。可以說,中國的四大項指標都在上升,所以競爭力總排名也大幅度上升。可見,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對中國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是非常看重的,顯然認為中國的進步重于尚存的問題,所以給中國的競爭力打分也很高。
各有指標體系與權重系數
不過,兩家機構都承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克拉羅斯說,其實中國的總競爭力得分與去年差不多,而排名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力在提高,一些經濟體的排名跑到了中國的前面。麥考利女士也說,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是動態的,而且總是相對于其他經濟體而言的,即使中國在各方面做得不錯,排名也有可能下滑,因其他經濟體可能做得更好。
克拉羅斯說,世界經濟論壇今年采用了一個全新且更加全面的國家競爭力評估工具:全球競爭力指數。這一新指數比往年所采用的增長競爭力指數有顯著改進。全球競爭力指數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威爾·薩拉-伊-馬丁教授專門為世界經濟論壇開發,代表了世界經濟論壇與他歷時兩年的協作成果并包括了廣大用戶的反饋,擴展并深化了先前指數所依據的基礎概念和觀念。
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數由9大項指標組成,包括公共和私營機構、基礎設施、宏觀經濟、衛生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市場效率、技術條件、企業成熟度、創新。每一大項指標下面又分成若干小項,共89個小項,小項下面又有更細的評估標準。另外,根據不同經濟體的發展階段,世界經濟論壇在研究過程中對這些指標給予了不同的側重。
麥考利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較為詳細地談了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競爭力研究方法以及與世界經濟論壇研究方法的區別。她說,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主要依據的是4個大指標,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每個大指標下面分成5個小項,共20個小項。她說,20個小項下面又包括共300多個更細的指標和標準,比世界經濟論壇的要多。
據麥考利女士說,兩家機構對不同指標的評分依據均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相關政府及國際組織公布的硬數據,另一部分則是對全球企業主管進行的意見調查數據。不過,雙方對這兩部分數據的倚重是不同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報告主要依據的是硬數據(占2/3),意見調查數據僅占1/3;相比之,世界經濟論壇則主要依據意見調查數據(占2/3以上),其硬數據比例占不到1/3。
她暗示,意見調查難免帶有主觀性,過多依靠調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報告準確度。世界經濟論壇報告2006年覆蓋125個經濟體,而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只覆蓋61個經濟體。對此,麥考利女士認為,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報告覆蓋的經濟體之所以較少,是因為該報告主要依靠硬數據,而許多國家和經濟體的硬數據是無法得到的。相比之下,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之所以可以覆蓋更多經濟體,是因為它主要依靠意見調查。
排名只宜參考不可迷信
作為兩家不同的競爭力研究機構,雙方各自堅持自己報告的權威和準確無可厚非。那么作為經濟體,應該怎樣正確看待雙方的報告和排名?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安德雷·施耐德的一席話值得思考。他對記者說,其實,作為經濟體而言,過分關注排名本身并不可取,重要的是通過對報告的閱讀,通過與其他經濟體的比較,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成績與問題,爭取不斷取得新進步。
針對中國,施耐德說,中國的發展記錄與競爭力排名要分開看待,近年來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和進步之迅速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從發展角度而言,中國是極其優秀的。他認為競爭力排名本身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努力解決目前問題,力爭把發展勢頭持續下去。 (記者 劉國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