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9月23日文章,原題:保爾森結束中國之行,進展雖很少,但對會談感到很滿意 財政部長保爾森結束了對中國為期4天的訪問。他隨后說,他對中國領導人有意愿開始新的努力以解決兩國間的經濟爭執深受鼓舞。
保爾森先生與中國國家主席舉行了50分鐘的會談,與中國總理舉行了55分鐘的會談,這對于美國財長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保爾森的前任斯諾當時與中國領導人會面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保爾森說:“這是一次真正的討論。”
美國官員指出,此行并沒在中國的匯率政策、限制外國資本市場、貿易爭端和中國廣泛存在的盜版等問題上取得進展。不過保爾森總結其中國之行認為非常成功,他說,成果只有到以后才能體現出來。
美國廣播公司9月23日報道,原題:保爾森試圖降溫指責中國的言辭 當作為美國財長第一次訪問中國時,保爾森試圖改變目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辯論的語調。
此次會談的一個成果是宣布建立美中戰略經濟對話機制,由來自雙方政府的高級官員參加,每年舉行兩次,處理長遠的經濟問題。
批評人士說,這一新的專家討論小組也將加入到過去幾年來成立的、但未能阻止兩國間不斷擴大的貿易裂痕的委員會行列之中。但其他企業團體則贊揚了這一新的論壇,說這將保證兩國最高層能夠注意并討論美國的不滿。
這被視為保爾森試圖恢復財政部昔日影響力的一種努力。“保爾森正把自己定位成布什政府關于中國的廣泛問題的協調人,超過了財政部通常所承載的職能。”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專家拉爾迪說。
由于相信布什政府需要一個新的對華政策,保爾森降低了人們對中國的指責聲音和很快取得成功的期望。考慮到斯諾采取強硬的談判手段要求中國使人民幣升值但最終未能取得成功,保爾森的舉措被視為明智之舉。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9月21日文章,原題:為什么在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說話時柔聲細語 由于中國持續上升的經濟實力,兩國相互依賴性的增強以及金融外交上的務實做法,美國對中國的調門更加柔和了。“如果改革停止,中國經濟將停滯不前,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丹尼爾說,保爾森“理解我們的利益存在于一個繁榮發展的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