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新四兄妹,趙士忠,陳秀敏,趙秀順,汪利志、張麗芹夫妻,杜明燕,劉文濤……這些普通的唐山地震孤兒,都在30年前的地震中失去了雙親,也因此在邢臺育紅院和石家莊育紅學校中邂逅了來自社會的無私幫助和人間真情。30年后,他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不普通的,是他們曾經(jīng)相似的不平凡的際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唐山發(fā)生了舉世震驚的7.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高達11度,百年城市毀于一旦。
大地震造成24.2萬多人死亡,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為孤兒,城市功能全部癱瘓。
———唐山市委宣傳部提供的官方文件
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13歲孤兒陳秀敏說,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她和11歲的妹妹、9歲的弟弟站在大雨中哭泣,那是她記憶中最奇怪的一場大雨,雨水在地上都是淡紅色的,三個孩子的眼睛看到了父母的尸體,很多人的尸體。
孤兒汪立新說,那時候,我們已經(jīng)不知道恐懼了。
趙秀順在地震發(fā)生時才19歲,弟弟11歲,哥哥用手把弟弟從土里扒了出來。嚇壞了的弟弟拽著哥哥的衣服,不肯去石家莊育紅院,哥哥含著眼淚,對弟弟說,蘋果可好吃了,那里有蘋果吃,一天發(fā)一個。弟弟這才愿意去,可是走了很遠,弟弟的小臉,還是一會轉(zhuǎn)過來看看哥哥,一會轉(zhuǎn)過來看看哥哥。
三十年過去了,陳秀敏和妹妹一起給弟弟娶了媳婦,三個家庭都有孩子了,但陳秀敏仍然害怕打雷,害怕閃電,害怕刮大風,她想媽媽。為了夢想,趙秀順和弟弟手工制造出四輛F1賽車,弟弟在造車的時候被零件崩了眼睛,得了嚴重的青光眼,醫(yī)生說可能會看不見,他騎的摩托車一頭撞在了路邊的樹上……哥哥哭著說,這怎么就沒有讓他攤上,為什么是弟弟?
如今,每到傍晚,都有很多唐山的孩子在地震紀念碑下面捉迷藏、奔跑、放風箏,很多中年人在路燈下鋪著報紙和席子,打牌、下棋、散步、乘涼,過去的傷痛,似乎都隱在平靜的面孔后面了。
今天,站在記者鏡頭前面的,正是這些在唐山生活著的最普通的人,因為他們曾經(jīng)承受巨大的磨難,他們的平靜、堅韌、痛楚以及相互間的扶持與依存,都使他們的面孔有了不平凡的意義。
被燭光照亮的這些面孔的背后,不是喊叫,不是抱怨,這些面孔講述了淚水和微笑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唐山這些普普通通的人,這三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講述了他們對苦難的承受能力,講述了他們對這個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更講述了這個民族活著的力量。
1
談到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趙士忠開心地大笑。趙亢/攝
趙士忠
地震時:8歲
1984年2月到唐山市綜合福利院工作。
先后從事的崗位有:門衛(wèi)、老人區(qū)衛(wèi)生員、呆傻區(qū)值夜班、勤雜工、庫房管理(庫工)、后勤主任、行政辦公室主任。
共產(chǎn)黨員。他說我這輩子最感謝共產(chǎn)黨。非常懷念在育紅院的生活,他說那時吃的是白面,穿的比外面好。
過去曾是一名孤兒的趙士忠,現(xiàn)在在福利院照顧更多的孤兒,趙士忠說:“覺得自己肩頭有一種責任感。”趙亢/攝
唐山孤兒的家
邢臺育紅院/石家莊育紅學校
1976年8月,唐山大地震后,邢臺主動承擔起接受震區(qū)孤兒培育任務,騰出第三招待所,建立了接受地震孤兒的育紅院。
共有教師15名,保育員40名,炊事員8名,財會、保管、司機及行管人員等85名,負責孤兒的衣食起居和教育。
邢臺育紅院先后共計接受唐山震區(qū)孤兒247名,其中1至5年級小學生170名,在院里編班學習,初、高中學生22名,白天到市二中插班學習,吃住在院里。其余55名均為嬰幼兒,在院里編班活動。
1981年底,根據(jù)省民政廳決定,邢臺育紅院孤兒一部分送回唐山安置,一部分合并到石家莊育紅學校,育紅院宣告撤銷。
2
“我經(jīng)常在夢里夢到撫養(yǎng)我的老師,只要一想起她們慈祥的面孔我就忍不住掉淚。”陳秀敏強忍淚水說。趙亢/攝
陳秀敏說,我愛我現(xiàn)在的工作,我可以從幫助別人當中體會當年很多好心人幫助我的心情。趙亢/攝
陳秀敏
地震時:13歲
13歲進入邢臺育紅院。19歲進入唐山市截癱療養(yǎng)院工作至今。
地震時,父親本可逃生,為救他們姐妹三人在折回途中死亡。她經(jīng)常夢見死去的母親在擁擠的醫(yī)院門診大廳等候救治。在截癱療養(yǎng)院工作時,常有性格古怪的病人故意為難她,但是陳秀敏總是任勞任怨,她說她能了解這些人的心情。
3
深夜,趙秀順光著膀子站在門外。幾分鐘前,他還在自己的小房間里琢磨著汽車的圖紙。趙亢/攝
“這是我和弟弟自己動手設計制造的‘F1賽車’,下半年我們將制造出更好的概念車。”趙秀順抽著煙緩緩地說。趙亢/攝
趙秀順
地震時:19歲
19歲進入唐山汽配廠當學徒工。30歲下崗自謀職業(yè)。
40歲親手制造出了“F1賽車”。
父親生前是開灤煤礦司機,小時候兄弟兩人坐在父親的車里非常自豪。從小自立的他們會改裝洗衣機、電風扇,后來他們拆了鐵門、雙人床、暖氣管,自制起了“F1賽車”。
兄弟兩人說這輩子要留下點東西。
4
“我們都是孤兒,能夠成為夫妻,我很滿足。”丈夫幸福地握著妻子的手說。趙亢/攝
兒子是夫妻倆未來的全部希望,妻子說,只要他幸福我們就活得知足。趙亢/攝
汪利志夫妻
地震時:7歲 4歲
從石家莊育紅學校畢業(yè)后,兩人被開灤煤礦撫養(yǎng)。妻子張麗芹一直沒有自己的照片,直到幾十年后丈夫在當?shù)仉娨暸_的節(jié)目里看到長青老人拍攝的唐山孤兒照片,用手機為她拍攝下來留作紀念。兩人十分寵愛兒子,他們說孩子不可能有第二個童年。
5
“我經(jīng)常懷念小時候在育紅學校時的老師,沒有她們無私的愛就沒有我的今天。”杜明燕想起當年的老師緩緩地說。趙亢/攝
“我對現(xiàn)在的工作單位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天在這個院子里走走,我就會神清氣爽。”杜明燕總是面帶微笑,她說她不會哭,什么事都會過去。趙亢/攝
杜明燕
地震時:出生3個月零2天
目前在唐山冶金礦山機械冶金公司擔任銷售員。
當時最小的唐山孤兒,在邢臺育紅院時,那里的阿姨抱著幾個月的她到處找奶吃。杜明燕現(xiàn)在的工資是每月500元,前些日子她花了400元給育紅院的老師買了件衣服。
6
“我的面部表情很少,但我的心里很亮堂。”劉文濤說。趙亢/攝
“孩子和妻子是我現(xiàn)在生活的原動力,只要他們快樂我就開心。”劉文濤坐在兒子的身邊說。趙亢/攝
劉文濤
地震時:出生8個月
1993年進入唐山鋼鐵公司擔任煤氣調(diào)度員至今。
對父母已經(jīng)沒有印象,對當時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生活非常留戀。
他說當年的老師對他們太好了,甚至超出了一般父母的愛。
7
“如果父母現(xiàn)在還活著,我們一定讓二老過得最開心。”一提起父母,四兄妹陷入了沉思。趙亢/攝
“能夠全家人聚在一起,是我們現(xiàn)在最滿足的事情。”大哥汪利新從鏡子里看著弟妹開心地說。趙亢/攝
汪利新四兄妹
地震時:11歲、9歲、7歲、4歲
現(xiàn)開灤煤礦普通工人、電工、電焊工。妹妹汪利紅后調(diào)入開灤大酒店擔任后勤保障工作至今。
兄妹幾人把大哥當成父親,感情非常深厚。地震當時,老大汪利新不在唐山市區(qū),當時感到了強烈震感;老二自己從廢墟中爬出逃生;老三和老四很幸運地被好心人從廢墟中抱出。(小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