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建立一個兩年調整一次藥價的機制,不單是降價,而是政府根據實際的醫療消費需求,調控藥價。”昨天,在北京市醫藥行業協會成立5周年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坦言,近年來國家連續10余次藥品降價舉措只能在短期內緩解“看病貴”,但很多藥品降價后就在市場匿跡,不同規格、包裝的同類藥品取而代之,亦無須執行降價規定。
根據醫療需求情況進行藥價調控
周望軍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須方方面面改變體制設計。
作為價格調控職能部門,國家發改委目前擬建立一個定期的藥價調控機制。周望軍建議,兩年為一周期,根據藥品購銷情況及實際醫療需求,對具體藥品價格進行評估,以決定提高、下調或維持不變。
比如正在論證中的腫瘤治療藥品價格調整方案,周望軍稱,日診費在10元以下的藥品,應該維持原價;那些具有療效,但藥價過低,企業不想生產的藥品,應該提價;而對于那些動輒打一針就要幾千元的藥品,價格管理部門會大幅度下調其價格。
藥品制造成本核算制度有待建立
如果定期調控藥價,周望軍表示,可以建立原料藥成本監測制度和藥品制造成本核算制度。因為一種藥任其宣稱自己具有何種高新的核心技術,其制藥原料是固定的,原料成本可以監測,同時制造過程的成本也可進行測算。
除對政府定價藥品進行定期藥價調控外,周望軍稱,對于市場調節價格的藥品,政府將對其進行價格干預。目前擬施行的措施有:如果在一個月內藥價上漲5%以上,必須向政府備案,說明情況,原因未獲準通過不得漲價;如果消費者舉報某藥品存在價格暴利,相關部門有權對其進行查處并追究責任。
社區醫藥價格可能將區別于大醫院
此外,周望軍透露,今年6月底7月初,國家發改委將出臺全新的社區醫療和藥品價格方案,今后社區醫藥價格可能完全區別于二、三級大醫院,鼓勵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及愈后治療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記者魏銘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