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息 歷經12年"世紀談判",中俄石油管線工程昨日基本"落地"。
21日下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簡稱:中石油)與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會談紀要》。這是在俄羅斯政府正式批準東西伯利亞泰舍特------太平洋沿岸的納霍德卡原油運輸管道系統(簡稱:泰納線)一期工程后,雙方將啟動泰納線到中國原油管道支線的投資論證工作,為保證泰納線一期工程與連接中國的原油管道支線相對接,以及中國境內段的原油管道建設同期完工。
中石油總經理陳耕對此表示:我們對泰納線一期工程到中國原油管道支線的建成充滿信心。泰納線一期工程和中國支線貫通后,俄羅斯原油資源將與中國市場直接連接,對兩國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和長遠的意義。
泰納線一期工程預計將耗資65億美元,俄羅斯計劃于今年夏天開工,2008年1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
中俄原油管線的前身是"安大線"。這條管線計劃西起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向南進入布里亞特共和國,繞過貝加爾湖后,一路向東,經過赤塔州,直達大慶(安大線)。"安大線"有三分之一鋪設在中國領土。而2002年起,日本提出了一條從東西伯利亞經過遠東地區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安納線)的方案后,安大線計劃一度陷入停滯。
目前中俄兩國還沒有相關的能源管線,這意味著所有的石油交易必須依靠早已不堪重負的鐵路系統。這一運輸瓶頸連續多年制約兩國經貿達到預期目標。
這一管線對中國意義深遠,其年輸油能力將達3000萬噸。不但可以緩解鐵路系統的運輸壓力,還將有助于我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的目標。
普京訪華前夕,俄駐華大使拉佐夫曾表示:此前兩國公司就聯合參與開采東西伯利亞,遠東油氣資源方面的合作進展順利,為最終簽訂協議并大量供氣打下了基礎。(記者 李雁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