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 在各地農事活動陸續拉開序幕之時,中國政府3月初公布2006年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格。這是自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制度以來,價格公布時間最早的一次。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四部門的聯合通知,今年中國將在主產區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和去年持平。除去年公布的稻谷價格外,小麥也被列入今年實行最低收購價的糧食目錄中。
“提前公布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就是要讓農民在播種之前就吃下‘定心丸’,對全年的收益提前有個穩定的預期,保護數億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列席兩會的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說。
對于市場化程度不高的中國農民而言,各種意外的變化是他們最為擔憂的局面。江蘇濱海縣振東鄉農民吳成生說:“我們農民是最需要保護的,種田時害怕各種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豐收時又擔心谷賤傷農,一年的辛勞化為泡影。”
為了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中國政府2004年對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進行調整,規定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化時,要充分發揮價格的導向作用,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進行的調查發現,從近幾年支持糧食政策實施效果來看,普遍反映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糧食播種面積的落實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受農民群眾歡迎。2005年4月中下旬開始,市場糧價有所下跌,4個早秈稻主產省、5個中晚秈稻主產省分別在7月、9月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全年全國2千多萬噸稻谷都以高于每公斤70元的價格收購。
今年1月份的數據顯示,當前稻谷和小麥的市場價格仍在下跌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認為,今年糧食最低收購價維持不變,有利于改善市場對糧價下降的心理預期。由于糧食的豐收在逐步扭轉糧食的總體供求關系,預計2006年糧食價格將仍呈平穩運行、略有回落的態勢,不可能出現大幅震蕩。
此間糧食問題專家指出,實行最低收購價制度,對于維護中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從1978年至2005年,中國糧食產量從3億公斤增長到4.84億公斤,正在審議中的“十一五”規劃草案提出到20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億噸,保證糧食基本自給。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劉憲魯說,國家提前公布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對于農民來說,是鼓勵他們在2006年繼續種糧,保護種糧積極性;對于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而言,同樣是要提醒他們重視當前糧食入庫量減少的趨勢,出臺有力措施避免糧食產量出現大幅下滑。
長期關注三農與糧食問題,每年有半年多時間在農村搞調研的全國人大代表王維忠說,中國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世界21%的人口,“中國在維護糧食安全方面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具有世界意義。”(記者季明 李亞彪 郭奔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