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免學雜費的政策太及時了,村里的群眾再也不用為娃娃們的學費發愁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半溝村村支書馬有倉在談到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各項措施帶給村民的實惠時感慨萬千。
2月23日,記者來到這個村,目睹了村民們對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欣喜。值班的老師說:“往年這會兒,春播即將開始,娃娃們也要開學,家家用錢的地方都很多,困難家庭的學生容易輟學,學校雜費收取也會更困難。”
雖說離開學還有幾天,學校里還沒有朗朗的讀書聲和孩子們的身影,但學校宣傳欄上貼出來的免學雜費的宣傳畫卻不時會吸引村民走進學校。為說明免費教育對農民的好處,馬書記還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全村有510多名上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如果小學生每人按80元計算,初中生按120元計算,一學年可免除學雜費10萬元左右,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半溝村是個淺山村,靠天吃飯。人均1.6畝的耕地里種的小麥、油菜只能解決溫飽,其他的生活開支就靠外出務工。對于一個人均純收入只有1826元的村子來說,每年學生的學雜費是農民的一大筆開支。
馬書記告訴記者:“兩年前,村里每學期還有三五個孩子因交不起學雜費而輟學,從去年開始就好多了,全村有一半的學齡兒童已經享受到了‘兩免一補’政策。今年,免學雜費的政策實施,恐怕輟學的孩子就沒有了,學校老師和村干部再也不用跑到輟學孩子家中去做動員工作了。”
特困戶王成德因病出不了家門,省城下來的駐村干部便上門宣講中央一號文件。一個大點兒的女孩忙著給大家倒茶,還有一個小女孩跑進跑出的,一臉的興奮。村干部介紹:老王的兩個孩子去年都享受了“兩免一補”的政策。
下鄉干部開玩笑地說:“我們想資助還資助不上了!”他的話引來大家歡快的笑聲……(記者/馬小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