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 配合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受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的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組織了由前副院長劉福垣教授任組長的項目組,就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柱——中原城市群未來15年(2006年-2020年)的發展規劃展開研究。此項目從2004年8月正式啟動,歷時一年多,于2005年12月完成,近日在北京通過了專家評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富瞻、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墉、牛文元、陸大道等十幾位領導、專家參加了評審。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中原大地逐漸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在2小時經濟圈內分布有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安陽、鶴壁、濮陽、商丘、周口、駐馬店,還有山西的晉城、長治和山東菏澤共18個省轄(管)市的城市密集區。項目組認為,從空間關系和中部崛起的實際需要來看,中原城市群應當包括這18個城市。從近期來看,最有條件率先整合的是河南省以鄭州市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共9個市在內的經濟圈,下轄14個縣級市、34個縣,國內生產總值約占整個河南省的三分之二。近年來,中原城市群通過優化結構,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在經濟發展相對平緩的中部地區呈現隆起之勢。
根據規劃研究,在中西部地區,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漢、濟南、西安之間,半徑500公里區域內城市群體規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較強、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與東部沿海地區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及其他城市群發展相互呼應并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的樞紐和核心區域之一,并將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中原城市群將以結構再造為核心,實施基礎設施同城化、產業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四大戰略,在2020年前后建成城鎮布局合理、制度建設完善、產業結構互補、信息資源共享、交通體系完備的一體化區域,并成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龍頭、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柱,國家級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產業競爭力、科技創新能力和文化競爭力顯著提高,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能源基地和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二三產業比重超過95%、其從業人員達到70%,城鎮化率超過60%,要素集聚和承載能力全面增強,確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國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有效地帶動河南省并輻射周邊地區發展。
中原城市群“十一五”期間的發展目標是:鄭州市的核心地位顯著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導產業定位基本明晰,發展的整體合力明顯增強;東西發展軸線的鄭汴洛工業走廊、南北方向的新鄭許漯產業軸線和新焦濟產業帶、洛平漯等四大產業帶初具雛形,培育形成一批優勢企業;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東連開封、西接洛陽、北通新鄉、南達許昌的大“十”字型核心區,奠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完善,形成區域內任意兩城市間兩小時內通達的經濟圈;城市功能顯著增強,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和諧城市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規劃研究根據統籌規劃、發揮優勢、合理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和強化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優勢等原則對各大城市進行了功能定位:鄭州將發展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性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中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洛陽市將是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河南省重要的科研基地,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以歷史文化和花卉為主的旅游中心城市;開封的定位則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重要的輕紡、食品、醫藥和精細化工基地,鄭州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區;新鄉將發展為中原城市群的加工制造業基地、河南省職業培訓基地、中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中原城市群北部區域物流中心;焦作的定位是中原城市群的能源、重化工、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國際山水旅游城市;許昌的定位是中原城市群高新技術產業、輕紡、食品、電力裝備制造業基地,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態觀光區;平頂山將會是中國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電力裝備制造業基地,河南省歷史文化和自然旅游基地;漯河則立足于成為全國性輕工、食品制造業基地和高效農業示范基地,中原城市群南部商貿物流中心;濟源將成為中原城市群能源和原材料為主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以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城市。(記者朱治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