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fā)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fā)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fā)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fā)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qū)域發(fā)展
行業(yè)動向
行業(yè)規(guī)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guī)
貿易發(fā)展 工程項目 企業(yè)發(fā)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fā)展要聞  -審計署6管齊下堵社?;鹇┒?/a> 部分省市社?;饘徲嬕验_始 -周五滬指午盤收于4162.97點 "全民炒股"言過其實 基民熱情不減 -奧運空氣質量將實現五省聯保 水利部急調長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將嚴懲高校"體制外"招生 民辦高校招生收費成監(jiān)察重點 -外資正式進入中國鐵路運輸領域 中國鋼鐵并未沖擊國際市場 -國稅總局:可能重創(chuàng)股市 短期不征資本利得稅 不會取消利息稅  -"鑫諾三號"衛(wèi)星上天 "長征"火箭完成百次發(fā)射 可發(fā)射飛船和衛(wèi)星 -全國治理商業(yè)賄賂未達預期 專項工作延期 公務員處分條例實施 -中國即將公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財政部調整商品進口關稅 美將對我銅版紙征最高99.65%反傾銷稅
高層訪談:全面理解新農村建設的“20字目標”
中國發(fā)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15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目標”——訪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2006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局之年。連日來,首都各大媒體紛紛刊發(fā)評論,強調要積極、全面、扎實地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落到實處,使其真正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那么,如何全面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內涵?新農村建設如何破題?當前在新農村建設中有哪些值得警惕的苗頭和注意把握的原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

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一五”期間的重大歷史任務,如何全面理解這一任務的內涵,它與以往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有無區(qū)別?

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大戰(zhàn)略部署。新農村建設并非一個新口號。

查閱一下過去的文件就會了解,中央以前曾多次提出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但這次提出有新的時代特征。主要是中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的發(fā)展階段。順應這一趨勢,國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將進行合理調整,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成為可能。

這次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鮮明特點,或者說前提條件是,積極推進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這無疑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業(yè)和農村的投入力度,但這不單純是多拿幾個錢的事,更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城市建得再漂亮,馬路修得再寬,如果農村凋敝、農業(yè)衰弱、農民富不起來,經濟也難以長久繁榮,反而會拖國家現代化的后腿。從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考慮,必須改變這種狀況,這就要求我們從思想認識到工作部署都必須有一個大的轉變。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不變:一是不能動搖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二是不能加重農民負擔。改革開放以來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須堅持和完善,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尊重農民民主權利的基本準則必須遵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不能只取‘村容整潔’4個字”

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被概括為20個字,如何理解?當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哪些苗頭值得警惕?應注意把握哪些原則?

答: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fā)展的過程。

從到基層調研了解的情況看,目前有少數地方將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就是興建新村莊,只注重農村房子是否整齊劃一,道路是否寬闊等表面的東西。決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成農村新一輪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潔”。我們要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不能單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長。城市要協調發(fā)展、農村自身的方方面面也要協調發(fā)展。新的村莊規(guī)劃建設能搞到什么程度,實際上是由當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對農村的支持程度決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義。要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個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潔”這4個字。

同時,也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zhèn)建設混同起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有的地方按小城鎮(zhèn)的要求搞農村建設,最后搞得不城不鄉(xiāng),反而不利于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制約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要堅持五個機制:一是投入機制,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政府對農村投入增長的機制。二是工作機制,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涉農部門的事,黨和政府的各部門尤其是基礎產業(yè)和公共服務部門,都要有“一盤棋”的觀念,在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安排建設項目、增加資金投入時都要向農村傾斜。三是引導農民發(fā)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激勵機制。四是加快建立吸引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機制。五是逐步建立改變城鄉(xiāng)經濟二元結構的新體制。

“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激勵機制”

問: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鄉(xiāng)村干部角色如何定位?如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做新型農民? 答: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強化公共服務,定位一定要明確。過去我們有過很多經驗教訓,一些地方的縣鄉(xiāng)政府沒給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資主體,片面注重招商引資,為企業(yè)搞貸款作擔保,負了很多債,相反在公共服務方面卻做得很少。 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錢,還要教育引導農民,不能認為稅費改革后,農民就不再出資出勞了。我們知道,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國家工程,這方面錢是國家拿的。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也要引導農民對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同時,國家財政要通過直接補助資金、補助原材料或“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鼓勵,要加快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激勵機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有關部門做過測算,僅僅針對農村道路、飲水、通訊、通電、燃料、改廚、改廁等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改造,國家就需5萬億元的投資,而實際上這個數字還是很保守的。再以小型農田水利投工這一項來看,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每年全國農民出的義務工,大致是100億個勞動日,如果現在大家都不再出工了,按一個工10元來算,就意味著1000億元,這是個不小的數字。都靠國家包下來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像這種能讓當地村民直接受益的設施建設,農民當然應該投工投勞,這不是加重負擔。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農民意愿,做好規(guī)劃,轉變觀念,循序漸進,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多渠道引導擴大農民就業(yè),增加收入。

“轉移支付必須確保足額及時到位”

問:免除農業(yè)稅后,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但基層的財政缺口如何解決?

答:中央、省、市三級政府給鄉(xiāng)村兩級的轉移支付一定要及時足額到位,這里有個數據,按農村稅費改革前1999年農民的負擔測算,廢除“三提五統(tǒng)”、減免農業(yè)稅相當于減輕農民負擔共計1050億元,這也意味著鄉(xiāng)村財力大大減少。

但還有一組數字:我國有66萬個行政村,若保證一個村5萬元,需要330億元;3.6萬個鄉(xiāng)鎮(zhèn),若每個鄉(xiāng)鎮(zhèn)轉移支付200萬元,總計就是720億元,兩項合計也是1050億元。中央和省、市財政在取消農業(yè)稅后,對鄉(xiāng)鎮(zhèn)財政的轉移支付和對村組織的補助資金不會少于1000億元,因而鄉(xiāng)村兩級的實際運行費用,從總量看是基本有保障的。這些錢真能下去,鄉(xiāng)村的公共管理和服務,特別是一些最基本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轉移支付必須確保足額及時到位,要用在鄉(xiāng)村,不能被挪用;另外,受價格因素和支出結構變化的影響,有些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所花的錢會有新的缺口,這就需要隨著國力的增強,逐步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村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陳芳)  

來源: 新華網

相關文章:
陳錫文:新農村建設必須伴隨著一系列的體制創(chuàng)新
劉云山海南調研:探索新思路服務新農村建設
胡錦濤:扎扎實實規(guī)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六一"兒童節(jié)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fā)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世界無煙日:中國超5億人健康受被動吸煙危害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fā)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yè)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