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今天在北京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指出,中國2005年繼續保持GDP高速增長,下半年內需穩步領先凈貿易。2005年中國的貿易盈余引起媒體很大關注,但凈貿易對增長的貢獻度到去年年底已轉為負值。在消費穩步增長和投資強勁增長的同時,出口增長速度放慢。盡管2005年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但下半年除外商直接投資外的其他外資流入減少,顯示新的匯率制度會隨著時間推移增加國內的穩定性。
《中國經濟季報》預測中國2006年經濟前景良好。中國將得益于出口需求充實,同時利潤和信貸動向表明2006年投資旺盛。但消費增長在2006年可能不會有大的起色,主要受到農村收入前景低抑的掣肘。從總體上,按照新的GDP數據,我們預測2006年GDP增長9.2%,即相當于按照老數據約8.7%的增長率預測不變。國際方面的風險包括全球失衡中的無序調整和貿易摩擦,盡管中國的貿易盈余可能會減少。國內方面的主要風險是充足的流動性將會重新引發信貸和投資熱。
就宏觀經濟政策而言,這種狀況意味著,去年宣布的“謹慎”態勢也適用于今年。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說:“貨幣政策在短期內可以著重吸收部分多余的流動性,以減少信貸過度增長的風險。快速出現的金融創新可能多少會使這項任務復雜化,因此應給予密切關注。總的財政態勢暫時不太需要改變,但需要轉向社會支出以矯正中國的宏觀經濟和結構不平衡。”隨著時間推移,當經濟恢復平衡而更多地依賴于服務業和消費的情況下,稅收可能會面臨壓力。這種情況需要通過稅收結構和征管改革和中期支出節制措施來應對。
《中國經濟季報》在其特別聚焦部分指出,對GDP數據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中國面臨的主要結構性挑戰的看法,但并沒有從實質上改變這一看法。世行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和《中國經濟季報》執筆高路易說:“中國依然表現出對工業和投資的很大依賴性,而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低于正常水平。有趣的是,GDP修改的三分之二來自對價格上漲的上調,這一點相對其他因素而言,意味著中國的實際匯率升值比過去認為的高出10%。”
《中國經濟季報》討論了中共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該建議預示著轉向更加平衡的增長,更加重視環境和收入分配。然而,雖然地方政府領導人的講話與國家大目標是一致的,但地方的增長目標仍然很高。為了實現高增長率,地方政府支出有可能繼續投向投資,而不是用于建立和諧社會和實現經濟協調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服務。在今后五年使經濟的能源密集度降低20%的目標是非常艱巨的,而且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頒布的產業政策(而不是定價政策)引起了一些擔心。
點擊下載《中國經濟季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