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農村中一個特殊群體正在形成——她們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守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擔,她們被稱為“留守婦女”。
人們在頌揚“留守婦女”堅毅剛強,吃苦耐勞的同時,卻不能對她們身上所承受的壓力熟視無睹。半月談記者最近深入江西、貴州、甘肅等地農村,走進“留守婦女”的現實生活。
勞動強度高
男人外出打工,農村只留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分別由“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和“九九”重陽節引申而來),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閑活幾乎都壓在了“留守婦女”肩上。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位于大麻山腹地,該縣水塘鎮羊場村有489戶,2420人,其中有200多戶都是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老婆留守在家里。
今年32歲的胡翠云告訴記者,丈夫長年在外,自己做結扎手術的時候,他也沒有回來,都是嫂子和鄰居照顧她。秋收的時候每天能吃上兩頓飯就不錯了,經常是晚上到家后,累得連飯都不想做了,倒在床上就睡著了。丈夫在廣東打工,廠里效益不好,每個月寄回來300元,根本不夠家里用。
紫云縣水塘鎮貓場村村支書羅仕忠說:“全村有584戶,丈夫外出打工,老婆留守在家的有200多戶。女人在家十分辛苦,很是可憐。男人都出去了,村里老人去世,連個抬棺材的人都沒有!”
甘肅省定西市是我國最貧困地區之一,號稱“苦瘠甲天下”。這里的農民,多數外出務工以維持家庭生活。杜菊瑛家住定西市安定區李家堡鎮蘆馬岔村,丈夫長年在外搞裝潢,家中有3個孩子和兩位80多歲的老人。杜菊瑛說,家中所有的活都她一人做。今年她家種了7畝半馬鈴薯,她一人犁地、播種,到了收獲季節,她又一人挖、撿,然后用架子車一車一車拉回,一共收獲近兩萬斤馬鈴薯。家中20多畝牧草也是她一人收割回來的。杜菊瑛深有感觸地說:“說實在的,我現在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沒了我,這家就轉不動了。”
看著憨憨的兒媳,杜菊瑛的婆婆也感嘆:“現在農村的女人比過去的女人累多了,苦多了。地要一人種,豬羊要一人喂,孩子、老人的飯菜要一人做,里里外外都得顧上。”
精神負擔重
丈夫長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忍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一整年沒有性生活,過日子像“守活寡”;家里冷冷清清,嗅不到一絲男人味,夜晚只有孤獨寂寞和蟲鳴蛙聲相伴;白天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說話,怕遭人閑言碎語;城里是個花花世界,老公在外干活能不能經受誘惑,萬一拋妻棄子,自己什么都沒有了,提心吊膽也是常態。
貴州省紫云縣水塘鎮羊場村38歲的彝族婦女胡冬珍有兩個孩子。“家里的農活全是我一人干,孩子上學,做飯必須準時。有時候,田里活干了一半就得趕回來給孩子做飯。這些體力活再苦再累我都忍了。”胡冬珍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最難受的是男人不在家,我心里空落落的!我也想和他一起出去,但是沒有辦法呀。我男人在外面給別人開車,工資很低又經常受人欺負。我不在他身邊,現在外面亂得很,我整天心里也不安,晚上也經常失眠。”胡冬珍不停地用帶著補丁的袖子擦淚,眼睛揉得通紅:“去年,家里修房子,男人不在家,兩個孩子從架子上掉了下去,腸子都摔破了,住了半個月的院,差點兒死了。”
因丈夫長年外出打工,“留守婦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紅燈”。這些遭遇婚姻危機的婦女面臨著相似的狀況:一是夫妻間失去聯系;二是“留守婦女”不知丈夫打工收入;三是丈夫不再承擔“養家”義務;四是丈夫有外遇。近年來,“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不斷上升趨勢,僅今年上半年,江西省某縣級市法院每年審結涉及打工青年離婚的民事案件達100多件。如該縣一青年農民王某,在老家有妻有女,這幾年在外地搞裝修,便與打工女羅某以夫妻名義同居并生下一女孩。留守在家的妻子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提出與丈夫離婚。
丈夫的忠誠成了“留守婦女”最大的心理負擔。專家建議,“留守婦女”應及時了解丈夫的打工動向,經常保持聯系,對其收入情況盡量知悉,以便萬一發生婚變,可申請到財產補償,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缺乏安全感
由于丈夫不在,農村治安狀況又不好,“留守婦女”們普遍沒有安全感。
貴州27歲的“留守婦女”羅幺妹孩子不足滿月,丈夫就去廣州給別人種菜,一年多了,還沒有回來。三間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空空蕩蕩,潮濕陰暗,擺放的幾件家具也十分陳舊。羅幺妹說:“每天晚上我都很害怕,不想呆在家里,想請別人和我做伴,可別人也要照看門戶。我們村有幾個光棍漢時不時地來我家,死皮賴臉地坐著不走。男人不在家,我又膽小,經常被這種情況嚇哭。這種事情又沒法跟別人講,怕街坊鄰居說閑話。晚上還害怕強盜,就是知道晚上有人偷東西,我也不敢吭聲。”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留守婦女”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多次被人騷擾,現在她打算在家里養條狗。她說:“現在天一黑,我就不敢出門,早早地把門關好、頂死。強盜以前是晚上偷,現在白天都敢偷,家里沒有值錢的東西,雞、鴨經常丟。晚上還經常有人敲門。我男人已經2年沒有回來了,每個月只寄200多元錢。”
日前,農村“留守婦女”問題在一些地方已引起婦聯及社會研究機構的關注。甘肅省扶貧辦副主任任燕順表示,對農村婦女進行培訓非常重要。江西、貴州等省市一些社會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士也正在對“留守婦女”生存狀態和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希望“留守婦女”能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半月談記者陳春園秦亞洲朱國亮
半月談 2005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