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十三屆“世界水日”和第十八屆“中國水周”開始的第一天。水利部部長汪恕誠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目前我國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必須加強對城鄉污染源的監控,把保障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
保障飲水安全、維護健康生命是人對水的第一需求。汪恕誠說,自2000年國家啟動農村飲水解困項目5年間,國債資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和群眾自籌共投入180多億元,使5700多萬農村人口告別了飲水難,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任務,也標志著農村供水工作由飲水解困型向飲水安全型轉變。
“飲水困難解決之后,農民群眾迫切要求的更高層次的飲水安全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汪恕誠說,在看到成績的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的飲水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根據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我國一些地區飲水存在水質嚴重不達標、供水保證率低、水質性地方病等問題,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相當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
現階段,每年因飲水水質問題造成的對人生命的危害,實際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傷亡。汪恕誠說,飲水不安全導致了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水性地方病發病率明顯提高,目前華北、西北、東北和黃淮海平原地區的6300多萬人飲用水含氟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造成駝背病、骨質疏松、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近幾年,內蒙古、山西、新疆、寧夏和吉林等地新發現200多萬人飲用高砷水致病問題,造成皮膚癌和多種內臟器官癌變;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3800多萬人飲用苦咸水,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此外,還有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1100多萬人飲用水受到血吸蟲病威脅。
汪恕誠強調,今年“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的主題是“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必須把這個主題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不僅要讓農民喝上水,還要讓他們喝上安全水和優質水。在“十一五”期間,將重點解決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飲用水水質不達標以及局部地區飲用水供應嚴重不足問題,到2010年,使無法得到或負擔不起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城鄉居民飲水達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國家將為建立飲水安全工程提供規劃基礎和投資保障,一系列保障飲水安全的措施也將逐步推開。汪恕誠表示,2005年,水利部將組織制定《全國城鄉飲水安全建設規劃》,開展飲水安全問題普查。對廣大農村地區,要摸清未達到飲水衛生標準的人口情況、飲用水質狀況和地區分布,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重點和實施方案。
“飲水安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飲水工程建設外,還包括水源保護和監測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內容。”汪恕誠說,必須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供水工程管護范圍,制定有關辦法,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置排污口,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農藥的使用,杜絕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還要完善飲水安全監測體系,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水質監測中心;以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站為依托,分區域設立監測點。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對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區域定期進行水質監測。
(記者姚潤豐)
新華網 2005年3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