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下半年以來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出現連續下降,但吸收外資諸多有利的基礎因素并沒有改變,預計2004年我國吸收外資有望上一個新臺階,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有望超過700億美元。
回顧2003年我國吸引外資情況,是上半年增長率較高,7-10月連續4個月負增長。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吸收外資合同外資額和實際使用外資額,一季度分別增長了59.6%和56.7%,上半年分別增長了40.2%和34.3%,均是近幾年罕見的高增長率。這一發展勢頭預示著全年的引資增長將比較樂觀。但是,下半年實際使用外資額急劇下降,前三季度合同外資額和實際使用外資額同比增長36%和11.9%,7-10月實際使用外資額連續4個月出現兩位數負增長。
金伯生分析認為,下半年吸收外資出現持續負增長的原因,一是非典產生的滯后影響。非典對整個經濟運行、對許多行業、對進出口貿易、對吸收外資都產生了影響,究竟影響有多大,需要全面準確的評估。二是去年吸收外資額基數較高。2002年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我國吸收外資額達到527億美元新高,是當年全球吸收跨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激烈競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各種經濟乃至非經濟的壓力撲面而來的情況下,要保持高增長面臨諸多困難。
金伯生強調,雖然下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出現下降,但要看到我國吸收外資諸多有利的基礎因素并沒有改變。這主要表現在,我國進一步擴大投資領域并改善投資軟硬環境,國民經濟發展勢頭在全球突出強勁,國際投資者在新一輪制造業轉移中普遍將我國視為投資信心最強國;我國社會穩定帶來的安全效應,奧運、世博、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帶來的難逢商機,加之我國持續的低勞動力成本,特別是極具潛力的市場,對投資者依然具有很大的的吸引力。由此預見,我國吸收外資沒有持續大幅度下降甚至逆轉的可能。(于海)
新華網 2003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