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了中外合資證券公司、QFII等多種新渠道,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外資證券公司在內地設立代表處再次出現提速。據初步統計,僅在上海,這一階段新增的外資證券公司代表處就有10家左右。 新近進場的證券公司中包括恒生證券、工商東亞融資、三星證券、韓華證券、新加坡大華證券等。從地域分布看,這些券商基本上都在亞洲地區。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證券公司紛紛在內地開設代表處,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公司規模較小,尚不滿足QFII的條件,馬上成立合資證券公司的可能性又不大。另一方面是看好中國證券市場未來的前景。
這些新設立的代表處具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首先,多網點布局進一步顯現。一部分代表處的母公司已經在北京等地開設了代表處,之所以選擇上海,除了完善未來發展布局之外,也是看中了上海作為金融中心的示范效應;其次,隨著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入,相關政策也逐步明朗,一些外資金融控股型的集團繼在前幾年旗下的銀行、保險業務先后進場之后,又開始探路證券業務;第三,一些原本"離岸"經營的公司在多年徘徊之后,最終作出了直接進場的決定。如日本的內藤證券長久以來一直是B股市場的積極參與者,在去年擁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特別席位之后,今年又申請設立代表處。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2003年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