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波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大學正逐漸升溫。迄今為止,我國的網絡大學已由4年前的4所發展為67所,網絡大學生達100多萬人。但是,這些網絡大學生是怎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在“虛擬大學”的學習情況到底如何?同幾年前相比,他們更看重網絡大學的哪些方面?他們對網絡學習是否適應?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那些渴望繼續深造、卻對網絡大學了解
甚少的人們。
近日,國內著名的網絡教育服務提供商————中華學習網,對“網上人大(中國人民大學)”和“網上江大(江南大學)”進行了歷時1個月的市場調研。調研方式為網上結構式自填問卷,向“網上人大”和“網上江大”分布在全國29個省和直轄市的2萬多名學生發出問卷。目的是通過了解網絡大學生的總體特征、對學習和學校狀況滿意度、建議及需求,讓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網絡大學。
網絡大學生群體構成
21歲至35歲之間的網絡大學生為絕大多數,占89%。這表明處于社會競爭前沿的青年人,是選擇網絡教育的主體人群。原有的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新變化、新要求,使得他們必須不斷深造,網絡大學成為繼續求學的好“路徑”。與之相對應的是,網絡大學生在原校的畢業時間從1年到十幾年都有,而且剛工作1到2年的在職人員比例高達31.03%。從中可以看出,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使得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也面臨著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自我的考驗。
從地區分布看,網絡大學生主要以省會、地區級和縣級市為主,比例為95.69%。值得一提的是,縣級市的比例已有15.52%,而在1年前,這一比例還很低。這反映出網絡大學的校外學習中心建設已從大城市深入到周邊地區,更大范圍的實現了資源共享。相信今后會有更多西部、邊遠地區的人能夠通過網絡接受到名校教育。
選擇網絡教育的目的
調查顯示,選擇“專升本”層次的網絡大學生居多,而一直以來被動接受面授教育的高中畢業生較少。通過網絡教育獲取文憑,并不是人們上學的惟一目的。從數據看,獲取文憑、補充知識、提高業務知識、充實生活、換工作是人們選擇網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被調查的“網上江大”學生中,有7名學生原來已經是本科畢業,因為實際工作需求、未來職業規劃及個人興趣等原因,又報考了第二學歷。看來,網絡教育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職業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發展。
網絡學習狀況滿意度 在讀學生對目前網院的學習效果感到“一般”或“好”的比例為75.86%,說明多數網絡大學生基本適應了網絡大學的學習特點,并能夠協調好工作、生活與學習的關系。但同時,學生也根據學習現狀提出了很多改進要求,其中面授輔導和課件設計由于直接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相關,需求比較集中。
由于網絡教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與傳統教育的以“教”為主有很大區別,而多數學生習慣了傳統課堂教育,因此對面授輔導有較強的依賴性。所以,目前多數網絡大學的學習方式都是由網絡學習加上面授輔導構成。
在“課件設計滿意度”一項中,認為目前課件“比較滿意”或“很滿意”的有52.59%,說明現有課件能夠滿足基本的學習需求。而持其他意見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課件只是把傳統教材電子化了,沒有針對網絡教育特點進行創新。這一點希望引起各網絡大學及其服務機構的關注并進行改進。
渴望多一些網下交流
雖然是“虛擬大學”,網絡大學生仍希望在教學之外,學校能經常組織一些網上、網下的活動,這樣學生會更有集體歸屬感,同時擴大、提升自己的社交層次,并獲取成功經驗。
同時,學生們希望學校增加一些如免費考試類信息、電子圖書館、網上書店、免費電子雜志、人才招聘信息等附加服務。這些內容主要還是集中在知識信息、職業信息上,表明學生更加了解并重視自身興趣所在,注重拓寬知識及職業視野。
從調查可以看出,網絡教育普及率正逐步提升,網絡教育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成為主流教學模式的一種。但網絡大學絕不是傳統大學加上網絡平臺,各網絡大學必須挖掘網絡教育的精髓,做好網絡學習過程監控和學生服務。網絡大學的評估標準與傳統大學不同,不能只依靠母校的品牌,必須形成獨特優勢才能在未來競爭中獲勝。
經濟日報 2002年09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