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中國入世后各行業開放時間表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1 年 12 月 0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中國銀行業開放時間表

    1.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在加入WTO后,立即取消在下列城市的限制,即上海、深圳、天津、大連;在加入WTO 1年內,取消在廣州、青島、南京、武漢的限制;在加入WTO 2年內,取消在濟南、福州、成都、重慶的限制;加入WTO 3年內,取消在北京、珠海、廈門、昆明的限制;在加入WTO 4年內,取消在西安、沈陽、寧波、汕頭的限制,加入WTO 5年內,取消全部的地域限制,外資銀行到時候可以遍地開花。2.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客戶限制,在加入WTO2年內,允許外資銀行對中國企業提供人民幣業務服務,即人民幣的批發業務放開;在加入WTO5年內業務,允許外資銀行對中國居民提供人民幣業務服務,即人民幣的零售業務放開。對策:對國有商業銀行現有的治理結構進行改造;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的運營環境;盡快制定《外資銀行法》。

    商業服務業市場開放時間表

    批發服務:2001年1月前,允許外資在合資企業占大多數股權,屆時,取消地域或數量限制;2003年以前,取消企業股權及形式限制;2002年1月以前,允許外資擁有控股權。允許在所有省會城市、重慶及寧波成立合資企業。零售服務:在入世后,合資企業允許在5個經濟特區,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鄭州、武漢成立;在北京及上海,允許設立4家合資零售企業,在其他地方,可最多成立2家合資企業;北京的2家合資企業可在市內開設分店;在2003年1月前,取消所有地域、數量、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2萬平方米以上的百貨商店、分店在30家以上的連鎖店,仍允許外資持有50%以下股權的合資企業經營。對策:國有零售業要發展統購分銷、連鎖經營;合資零售業投資重點向中小城市轉移,調整不同商業業態的投資比例。

    旅游業開放時間表

    旅行社在入世3年內允許外資在合資旅行社中占有多數股權,6年內允許外國設立獨資旅行社,并取消地域限制和對成立分支機構的限制;飯店業入世后,外資可以占有合資酒店的多數股權,4年內準入不再受限制,且可由外資獨資。

    中國電信服務業開放時間表

    入世1年內,初步開放網絡服務(主要是ISP);入世第2年,逐步放開增值服務的地域限制,重點是移動通信、無線尋呼、Internet服務;入世第3年,有線網及光纜開始放開、全面取消增值服務地域限制。取消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電信設備和其他高技術產品的關稅限制;入世第4年,允許外資在基礎電信中持股比例由放開初期的25%逐步提高到49%;在尋呼業務、數據壓縮轉發等電信增值服務領域,外資持股比例由放開初期的30%逐步提高到50%以內;入世第5年,逐步取消外資在尋呼機、移動電話進口,以及國內固定網絡電話服務等領域的地域限制。完成開放網絡服務;入世第6年,有線網及光纜完成全面開放。中國電信服務業傳統壟斷格局基本打破,形成競爭性市場。對策:有選擇地建立區域性的電信聯盟;體制創新等。

    《中國經營報》2001年11月30日

來源: 中國經營報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