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山西省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全文)

2013年09月10日13:4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十二五 規劃 山西 經濟發展 新農村 城鎮化 產業化 農業 農民增收 水利工程 生態建設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推進城鄉生態化,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深化農村改革開放,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切實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實現農村經濟全面繁榮、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為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十二五”期末,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和整體素質達到中西部地區中等偏上水平;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現代化、城鄉生態化和城鄉一體化水平有較大提高,區域經濟特色鮮明;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明顯見效,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科技裝備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幅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增強;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農村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化,農業對外開放擴大,農村市場化程度提高,農村社會保持穩定。

具體目標:

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到2015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年均增長13%以上,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十二五”時期,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以上,新增5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年均糧食產量達到100億公斤以上,確保全省糧食安全。到2015年,以奶牛、肉羊為主的草食畜大幅增長,肉、蛋、奶等畜產品供給充足,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水果、蔬菜、水產品產量實現大幅度增長。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農產品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初步形成。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建成山西大水網,到2015年,全省年供水能力達到91億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增加到2300萬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基本建成節水型灌溉農業體系和節水型旱作農業體系。全省主要河流的干流堤防達標率達到60%,重點中小河流和山洪災害防治區防洪能力得到提升。抗旱應急水源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應急抗旱能力顯著提高。重點地區水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改善,汾河干流實現常年全河段不斷流,流域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生態環境顯著好轉。“十二五”時期,全省完成營造林面積2000萬畝以上。到2015年全省森林保有量達到5400萬畝,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23%。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狀態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萬平方公里,累計治理度達到60%。部分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生態狀況惡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城鄉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努力實現城鄉生態化目標。

四、發展重點及主要建設任務

“十二五”時期,要把農民增收作為關系全局的一件大事,著力在強化農業基礎設施、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生態化、壯大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上下功夫,重點傾斜支持涉及“三農”的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要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千方百計開辟增收渠道,實現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一是深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二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鼓勵農民工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三是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增加農民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

(一)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加大水利重大工程建設投入,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全省糧食總產量奠定基礎,為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水支撐。

1.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山西大水網工程建設,通過西引黃河、東抓攔蓄、連通互濟、節調并舉,努力增加供水量,優化配置水資源,推進地下水涵養與節約保護,加快構筑水資源綜合保障體系,全省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切實加大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用好黃河水。啟動實施中部引黃、小浪底引黃等骨干工程建設。積極擴大萬家寨引黃工程供水能力,續建完成引黃北干工程,加快引黃南干線和北干線供水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實施引黃北干左云供水工程。實施西山沿黃地區黃河水利用工程、朔州市西山引黃灌溉工程、桑干河灌區改擴建工程、朔州塞上灌區和大同雁同灌區改擴建工程。加快水網連通工程建設,重點建設晉中東山供水、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吳家莊水庫等骨干水源工程。積極做好古賢和磧口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完建35項應急水源工程,使其盡快發揮效益。建設一批應急備用水源,有效應對特大干旱和突發水安全事件應急供水問題。積極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加快實施“三水”保護與修復工程,對包括五大河流地表水、六大盆地地下水和19大巖溶大泉巖溶水在內的全省水生態實施保護與修復。扎實推進國家和省級水保重點工程,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河流源頭及濕地保護,啟動實施山老區小流域和汾河上游水土保持三期綜合治理。實施“百縣百河”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推進流經市區、縣城所在地的重要河流和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河道綜合整治和美化綠化,發揮河流水生態優勢,實現防洪安全和“堤固、河暢、水清、岸綠”的目標。加快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3條紅線,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

2.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工程。

加大以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為重點的農業投入,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切實提高耕地產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奠定堅實基礎。扎實推進西山沿黃提灌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小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及汾河一壩水閘、汾河二壩攔河閘等34座大中型水閘的除險加固,以及尊村、夾馬口、禹門口、大禹渡、汾南、西范6處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加快推進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配套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提高現有供水工程實際供水能力。大力實施晉西北山區“一村一井”富民工程。積極推進節水型農業建設,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現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末級渠系節水改造等工程,大面積增加水澆地,特別是增加有效節水灌溉面積,為農民發展高效農業創造良好的生產條件。

3.加強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

切實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執行占用基本農田審批制度和占補平衡制度,確保“十二五”全省耕地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左右。根據國家新增糧食產能規劃以及省規劃等基礎規劃的安排,通過整合中央預算內資金、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土地整理資金,按照高產穩產農田建設、旱平地培肥、溝壩地整治與培肥、河川地補灌與培肥、坡耕地綜合治理、鹽堿地綜合治理等六種模式,全力抓好新增1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實施10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和大同盆地100萬畝鹽堿地改造工程,有效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圍繞完善田間基礎設施、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加強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田間排灌、機耕道路、農田林網等田間工程配套,繼續開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和保護性耕作工程示范區建設,穩步提高土壤肥力、農田抗災能力和可持續生產能力,確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