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三、“十二五”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
(一)大力實施整村推進和集中連片特困區域扶貧攻堅。
繼續堅持把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的基本抓手,創新方式和內容,以縣域為重點,鼓勵多方整合資源,統一規劃,集中投入,實行水、電、路、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堅持連片制定規劃、實施項目,推進區域難點攻堅,提升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規模效益。加強對已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的后續管理,采取考核獎勵、建立產業協會、扶貧互助社等方式,鞏固扶貧成果。按照集中連片、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的原則,5年累計實施2500個整村推進項目,推進貧困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專欄2:“十二五”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目標任務
市州 |
合計 |
甘南 |
臨夏 |
定西 |
隴南 |
慶陽 |
天水 |
白銀 |
平涼 |
蘭州 |
武威 |
年均完成 |
500 |
70 |
85 |
60 |
96 |
48 |
60 |
20 |
35 |
10 |
16 |
5年累計 |
2500 |
350 |
425 |
300 |
480 |
240 |
300 |
100 |
175 |
50 |
80 |
以集中連片特困區域為著力點,統籌破解特殊性、迫切性、關鍵性難題,整體規劃,整合資源,綜合施治,有重點、有目標的實施一批集特色資源開發和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等為一體的綜合扶貧工程,優先實施基本條件改善、主導產業培育、公共服務配套等關鍵項目,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省上以專項形式每年安排實施10個以上“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攻堅克難、連片開發”試點項目,以示范和指導規劃重點縣區域連片開發。
按照突出重點、集中攻堅的原則,經過5年努力,優先解決自然條件嚴酷、發展基礎脆弱、公共服務滯后、貧困程度深、自我發展能力低的25個特困縣、176萬深度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專欄3:“十二五”集中連片特困區域和深度貧困人口
以“兩州兩市”和慶陽革命老區為重點,確定甘南州舟曲縣、臨潭縣、卓尼縣,臨夏州東鄉縣、積石山縣、和政縣、康樂縣、臨夏縣、廣河縣,定西市通渭縣、岷縣、渭源縣、漳縣,隴南市宕昌縣、禮縣、文縣、康縣、西和縣、武都區,慶陽市環縣,平涼市莊浪縣、靜寧縣,天水市張家川縣、清水縣,白銀市會寧縣等25縣區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區域。
特困區域涉及扶貧開發重點鄉鎮455個、重點村5232個,有農村人口754.42萬人,占全省農村人口的36.1%;有貧困人口176.26萬人,貧困發生率23.36%,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的56.9%。
對集中連片特困區域制定扶貧攻堅專項規劃,創新工作思路,明確奮斗目標、攻堅重點和保障措施,實行資金重點傾斜,項目優先實施。
(二)大力推進基礎條件改善和生態環境建設。
從貧困群眾最關切的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建設入手,優先實施深度貧困農戶的危舊房改造,著力推進抗震安居工程。抓住國家水利改革發展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貧困鄉村“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壩、小水渠)工程建設。抓住“通達工程”、“通暢工程”實施的機遇,著力推進貧困地區鄉村道路建設,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公路整體服務水平。著力加強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在生態脆弱、環境惡劣鄉村繼續支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和生態移民,加快生產結構調整,推進產業轉移升級。
始終堅持把貧困群眾的糧食安全作為扶貧開發的基礎,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實施中低產田改造,穩定基本口糧田。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全膜雙壟溝播玉米、膜下滴灌、配方施肥等農業實用技術,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穩步提升糧食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