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了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以及調整2007年末國債余額限額議案。根據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有關議案,財政部擬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來源。這是國家繼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資銀行后再次通過特別國債的方式解決重大金融問題。
1998年,財政部曾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發行了2700億元特別國債,發行所籌資金返還各商業銀行,用于增補各家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特別國債的發行與流通意義深遠,一是提高了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譽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二是有利于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及貨幣供應量的調節。三是有利于場外市場交易的活躍與市場利率的形成。
目前,由于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萬億美元,如何運用這一龐大的外匯資產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參照新加坡等國較為成功的模式,成立由國家控股的外匯投資公司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可以避免過于單一的管理模式的制約,進而提高外匯儲備的專業化管理效率,提高盈利能力。1.55萬億特別國債的發行,為外匯投資公司的成立,奠定了資金基礎。
發行特別國債不僅是中國正當的國家主權,還是國內宏觀調控的重要舉措。自去年匯改以來,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與此同時,股指、房價、貿易順差以及外匯儲備也不斷加速上漲,緩解流動性過剩成為宏觀調控的重點內容之一。導致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貿易順差,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還將進一步升值。在目前我國資本項下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結果導致國際熱錢借貿易名義大量流入,最終形成了人民幣的流動性過剩,甚至泛濫。而在手段匱乏的情況下,央行等管理部門只能通過提高準備金率和超額準備金率、發行央票、嚴管商業銀行信貸等方式來化解流動性過剩,但是其效果在日漸弱化。按照發行額為2000億美元的規模來計算,特別國債可以對沖的流動性在1.55萬億元人民幣。從年初至今,央行累計發行票據不過2.5萬億元左右。單就發行特種國債一項,就可能實現幾個月的央行票據所能產生的“消化”作用。雖然特別國債發行的額度、方式還未最終敲定,但毫無疑問,這是宏觀調控政策中濃重的一筆。特別國債的發行對于收縮流動性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可以分擔央行流動性管理的重任,另一方面可以長期限地鎖定外匯占款,對穩定金融市場大有裨益。
對于未來治理流動性過剩的思路,權威人士認為,流動性最根本的控制方式是經濟、貿易結構的改變,但是央行未來會采用“疏、堵、擴”全面應對這一問題。對于正在籌備中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權威人士認為,其應該按照公司化、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我們建議發行特別國債,出售外匯儲備。”可見,發行特別國債,除了能夠為外匯投資公司籌措資金以外,更有“疏通”流動性過剩的深意在里面。
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特別國債對市場的影響取決于操作方式,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如果財政部向央行直接發行特別國債,那么,市場上對于收緊流動性的擔憂程度將會大大降低。對于股票市場來說,經濟整體的流動性將有所降低,對資金流動性要求高的行業是利空,特別是房地產業。不過,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壓力將減輕,從這一角度看,法定存款準備金對商業銀行貸款的擠出效應會降低,有利于銀行業。(王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