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于中國是不平凡的一年。奧運會的召開,“雪災”、“汶川地震”的發生,都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另外,08年全球經濟形勢動蕩下中國消費市場的平穩發展,將成為穩定全球消費市場的快速回暖的重要因素。08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總量略有提升,規模約為880萬臺,年增長率為16.6%,較2007年同期增速下降了2個百分點,為2003年以來增長率最低值,也低于預計水平6個百分點。加之09年市場狀況尚不明朗,08年有可能成為中國數碼相機發展的拐點,未來,保持穩定的緩速增長是發展目標。
“高畫質 高智能”成卡片機主流 品質重心促單反普及發展
08年中國數碼相機消費市場規模發展速度的減緩,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專家分析有幾點原因,第一點是自然災害的發生,降低了受災地區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第二點,奧運會并沒有如預期大幅拉動數碼相機產品的消費;第三點,產品缺少革命性技術賣點,無法有力支撐消費者更新購買。
從整體市場結構看,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數碼相機市場需求研究咨詢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的大中城市中,數碼相機的占有率已經超過70%,卡片機與單反數碼相機的比例為87.7%和12.3%,單反相機較07年,提升一倍有余。
產品功能方面,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畫質”和“相機操作的便捷度”是08年消費者購機主要的關注點,而對“防抖”和“大變焦”功能的關注度略有下降,特別是防抖功能正逐步發展成消費相機的基礎功能。“大變焦”與“廣角”相配合是08年的趨勢,如佳能 PowerShot SX10IS,兼備20倍光學變焦與28mm廣角,完全滿足于消費者室內和郊游的拍攝需要。這也顯示出相機“品質”和“實用性”正逐漸主導中國數碼相機市場。
08年數碼相機產品銷售價格繼續呈現兩極分化態勢,普通卡片機價格向“1500-2000元”和“2500-3000元”兩個價格段集中。入門級單反相機進一步下調價格,佳能的入門級主流產品450D已經跌破4000元大關,1000D劍指3000元,專業全畫幅單反5D也逼近萬元。尼康D40早已輕叩3000元。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分析,日系品牌仍占據主要市場,但本土品牌愛國者、美國品牌柯達在08年在產品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嘗試,如愛國者DC-P1,加入了GPS導航功能,應該說突破了相機附加功能的娛樂化限制,提高了相機產品使用頻次。柯達M1063,利用“全景拼接”功能打破了卡片機的取景限制,有利于風光的拍攝和創意拍攝。在日系品牌中,富士利用在膠卷領域積累的色彩處理優勢,也有重回市場主流之勢。應該說在卡片機市場的競爭,09年會更加激烈,品牌間的市場份額差距會逐漸縮小;在單反市場,佳能、尼康的優勢還將持續。
缺少革命性技術突破 消費者更新欲望不強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數碼相機市場需求研究咨詢報告》顯示,未來一二級市場將以換購消費群為主要消費對象,占到65.4%的比重。另消費者在首次購買經驗的基礎上,對換購產品有更高的要求,以“原有相機不能滿足拍攝需要”為換購條件消費者的比例最高,占42.5%。如何能有力刺激換購市場是保證中國數碼相機消費市場發展的重要問題,而技術的突破是重要的手段。
縱觀2008年市場,在消費型數碼相機方面,如松下LUMIX DMC_LX3推出可更換鏡頭的類單反相機G1;柯達Z1015IS,同時擁有15倍光變與28mm廣角拍攝功能,及小于0.2秒拍攝速度,全面提升消費型相機的實際拍攝水平;愛國者推出雙核數碼相機T60,綜合提高快門、耗電量能效,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相反佳能、索尼、尼康推出的新機除在外觀、像素和細小功能上有所改進外,功能方面并未有實質性突破,例如佳能的人臉追蹤檢測功能,索尼推出自動連拍iSCN模式,卡西歐的美容模式,都難以引發換購意愿。單反相機方面,最大突破算是尼康D90首次將視頻功能嵌入單反相機,促使佳能、索尼等品牌紛紛跟進推出具有視頻功能的單反機型。除此之外,單反相機市場只是在價格上有所下調,入門級單反價格更加貼近高端消費型數碼相機。
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電視機從CRT時代發展到平板電視時代,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與此相比,數碼相機產品尚沒能出現有影響力的技術突破,照此模式發展,數碼相機恐要走向DC、DV的融合。
從市場總體來看,數碼相機產品功能增加、價格下降,對于市場有一定拉動作用,但單純依靠新品時尚外型的營銷方式已難以有效拉動消費,缺乏革命性技術,始終難以激發消費者換購意愿。
標準需企業支持 售后矛盾仍是焦點
“質量與售后”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消費者與數碼相機制造企業之間最尖銳的矛盾點。質量問題是2007年的突出問題,消費者投訴比較多,據中國電子商會的統計,數碼相機產品投訴量據消費電子產品的第二位。特別是大品牌產品遭到集中投訴的情況也比較多,佳能,索尼也被牽扯其中。2008年,數碼相機產品的投訴量有明顯的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近30個百分點,明顯看出各數碼相機制造企業已經開始重視投訴的問題,加強了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調整對售后的監管。但售后矛盾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問題焦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服務網點少。這是外資主導中國市場的弊病,售后網點建設跟不上產品銷售,出了問題首先是感到的是送修無門,雖然這種狀況在08年有所改觀,但隨著普及的深入,目前的維修網點仍然不能達到方便修理。二是維修時間長。很多維修網點表示,產品不能在同地修理要送到總部維修,一方面是配件不足,另一方面快速增加的維修服務網點,只能起到收貨的作用,維修設備,維修能力都是有限的,導致維修產品少則半個月,多則1個月。三是服務質量差。維修過的產品,使用沒多久又損壞,是08年消費者比較強烈的問題。四是維修費用高。一份廣州維修報價單如下,主板596元、鏡頭662元、CCD452元、閃光版280元、人工費300元、郵寄費30元。如果是一臺1500的產品,那換配件維修費用相當于產品費用的一半,對于數碼相機,消費者表示買的起卻修不起。
專家陸刃波呼吁,售后質量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二次購買,企業需重視,對于目前不易解決的問題,應尋找變通的辦法,如維修時間的問題,建議企業提供備用相機給消費者,以減少等待期間消費者的不滿。另當前中國數碼相機消費市場,日資品牌占市場的主導地位,各日資品牌不應抓住標準規范不完善的漏洞,應聯手推動售后行業標準的制定,或制定合理的企業標準,以保證中國消費者的利益,促進數碼相機市場的平穩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