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兩位樟樹的豬販子砸了十幾萬元現金在這里,要訂兩車生豬,可我不打算放欄。如今豬肉價格這么高,多養一天,就多賺一天的錢,我有必要那么急嗎?”柯遐利光著膀子從豬欄里鉆了出來。
在贛西北,這位“養豬狀元”、養豬協會的會長毫不諱言地給記者透露著他“捂”欄的原因,柯遐利自稱養豬5年從沒遇到過這么好的時候。現在,像他這樣的大戶,著急的是補欄,而不是放欄。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那些“養豬為過年”的散戶,面對高額的仔豬價格,似乎只能一籌莫展。
這一狀況很快反映到了統計數據上,7月份,江西省畜牧獸醫局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發現該省規模養殖戶迅速擴張,生豬存欄率同比增長15.18%。而散養戶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3.5%,同時補欄積極性也不高,5~6月份補欄同比下降11.19%。
經過豬肉大半年的瘋狂漲價后,作為養豬大省的江西省,養豬大戶和散戶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強烈的反差?對今后豬肉價格的走勢有何影響?記者為此深入江西養豬集中地展開調查。
在江西省九江市,今年43歲的柯遐利是公認的養豬“大佬”,5年前,他籌集100萬元資金開始搞規模養殖,硬生生地在瑞昌市(縣級市)南義鎮搞起了一個養豬產業基地。如今,柯遐利的養豬場年出欄達5000頭,而在南義鎮這個只有4000多戶人家的小鎮,規模養殖戶達到了125家,年出欄豬8萬多頭。在江西,達到這一養殖規模的基地并不多。
現在生豬不賣到廣東
柯遐利很清楚廣東市場的豬源緊缺、豬肉價格瘋漲的情況。“能不緊缺嗎?像江西、湖南這些養豬大省,生豬交易市場也缺豬,何況廣東?”
柯遐利告訴記者,原來南義鎮的規模養殖戶,主要供應廣州、深圳等地的市場,但今年風向變了,外運的大大減少,根本原因在于本地豬肉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這一點在江西樟樹生豬交易市場得到了反映。
在樟樹做生豬長途販賣的李加和告訴記者,現在要勸說江西大戶放出一車豬,往往要把嘴皮子磨破。“我們送一車豬去廣東,不但要扣除車費等成本,還要預留下一個經銷商的利潤,所以只能在養豬戶那里壓價。我們給出的價格只能到14.8元/公斤,不然送到廣東后就沒什么掙頭了,但在江西市場,生豬價格已經漲到了15.6元/公斤。所以我有一個多月無法向廣東送豬了。”
江西這個養豬大省本身生豬就短缺!
“原來瑞昌市屠宰場一天要殺50多頭豬,現在只殺30多頭,都是因為買不到豬的原因。”瑞昌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陳劍平這樣對記者說。
肉價看漲大戶“捂欄”
記者在九江調查時發現,市場生豬的短缺除了去年肆虐的一場疫情導致大量母豬死亡、流產和欄豬吃緊的原因外,也與規模養豬戶“捂”欄,控制生豬供應量有關。
“是有不少人控制出欄量。”柯遐利對自己“捂”欄的做法并不諱言。在柯遐利看來,大戶“捂”欄并不是什么投機,而是市場的必然選擇。柯遐利看準了這一點,鑒于去年那場大面積的疫情導致不少母豬死亡和流產,所以生豬短缺短期內很難解決,因此豬肉價格仍然是看漲的。
“在豬肉價格看漲時控制供應量,這非常正常,就像股市和樓市一樣。”李加和說。
在控制出欄量的同時,柯遐利這些大戶也不愿意出售仔豬,仔豬成了稀缺資源。
柯遐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這里養的‘三元雜交’(豬),每頭仔豬養到15公斤,成本是200多元,在深圳可以賣到600元,扣除運輸成本,利潤只有300多元。如果自己接著養,一直養到出欄時的100公斤,追加成本為500元,但這時的生豬可以賣到1500多元,利潤為800元。賣生豬明顯比賣仔豬劃算。”
柯遐利告訴記者,往年生豬養到100公斤也就賣了,但如今養豬戶悄悄地改變了策略。“現在大家肯定都不會急著賣,除非資金實力不強的養殖戶沒錢買飼料了。”
生豬到出欄的時候而不賣,原因也在于其中的利潤空間。“即便現在豬肉價格不漲,接著養也劃算。喂養10元錢的飼料,生豬就可以長1公斤,而有一點技術的大戶,生豬一天就可以長1公斤,那就等于一頭生豬每養一天可以掙到4~5元錢。誰都會算這筆賬,有資金實力的大戶誰會急著賣呢?”柯遐利的賬算得非常精細。他還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養豬場就有400多頭豬該出欄了,但他還不準備賣。7月下旬,樟樹有兩個生豬販賣商支付訂金,要兩車360頭豬,他都沒有答應。
每日增五元一年掙三年
過去大半年,不斷上躥的豬肉價格讓很多規模養殖戶激動得青筋暴跳。柯遐利也不隱瞞他今年高額的利潤,“按現在的價格算,今年可以掙300萬元吧。”
但養豬并不像外人看來那么風光。“養豬也難呀,難在技術、環境、衛生、管理,養豬對這些要求太嚴格了。以前普通農戶養豬基本上是簡單的集約型操作,絕對沒有正規豬場那么專業,一旦疫情來了,擋也擋不住。我這300萬元的利潤其實就是掙了過去三年的錢,去年我就虧損了60萬元。”
去年,一場疫情首先襲擊福建,然后襲擊了江西的豬場,至今還給很多養豬戶造成了心理陰影。
瑞昌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陳劍平告訴記者,去年江西的一場疫情從景德鎮樂平鎮開始,一路經過南昌市新建縣、永修縣、德安縣,5月底再傳至瑞昌南義鎮,基本上席卷了鄱陽湖四周。很多地方的養豬戶損失慘重,其中永修縣的豬基本死光了。“6月份,為保住南義這個養豬產業集中地,我們畜牧水產局所有的技術人員都下去,在那里死守了一個多月。”由于防疫措施得當,疫情沒有進一步蔓延。整個南義鎮8萬頭豬,保住了近7萬頭。
柯遐利現在想起來都感激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員,在去年那場疫情中,他的養豬場幾乎沒有死一頭豬,這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基礎。
但是,疫情雖然躲過了,去年豬肉價格的低迷還是讓規模養殖戶虧損不少。“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可以說是跌到了谷低,最低時只有6.2元/公斤,而成本就要6.8元/公斤。”柯遐利說他是靠15萬元的借款撐到今年的。
“疫情難以預料,誰也拿它沒辦法,很多人都是一夜傾家蕩產,去年我們這里就有10多戶專業戶倒閉。要說養豬的高風險就在這里,所以說我們是一年掙三年的錢。”
疫情陰影致投入謹慎
柯遐利在這場疫情中算是有驚無險的。在防疫上,他也是個精細的人。現在,疫情早已過去,但他還是不讓外人進豬欄,包括畜牧水產局的領導。十幾個員工完全實行封閉式管理,吃住都在里頭,平常不讓出來,即便是到幾步之遙的南義鎮街道,需要什么東西,都是由柯遐利出去代為購買。偶爾出來一次都要洗澡、換衣、消毒再進去。
“規模養豬戶一般都這樣如臨大敵,因為搞不好帶進去一個病毒就會讓他們傾家蕩產。”瑞昌市畜牧水產局副局長陳劍平解釋說。
去年倒閉的那十幾戶損失是最慘重的,幾百頭豬一夜之間死亡,被深埋地下。今年豬肉價格一路上躥,對他們來說,卻是鏡花水月。
那些倒閉的養豬戶直到今年3月才重新“開欄”,但由于不少母豬死亡,仔豬出現了空當,這帶來了規模養豬戶補欄的困難。“很多人都到外地去調仔豬,因為本地仔豬短缺,一頭母豬養到可以生產為止,需要一年的周期。”柯遐利說。
為了鼓勵養母豬,畜牧水產局承諾給每頭母豬補貼50元,但因為周期的原因,這一鼓勵措施短時間內還難以見效。
柯遐利告訴記者,直到最近,南義鎮規模養豬的總量才達到去年疫情前的水平。個中原因,除了仔豬空當原因外,疫情對專業戶造成的心理陰影也是其中之一,“大家都很謹慎呀,怕投入太多再來一場病。”
不過,規模養殖戶的積極性還是要明顯高過散戶。江西省畜牧獸醫局在一次抽樣調查中發現,1~6月,規模養豬戶生豬出欄同比增長25.5%,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5.18%。
散戶養豬只為過年
與規模養殖戶在謹慎中恢復元氣并在豬肉價格高漲時期得到回報相比,散戶的積極性明顯不夠,在這一輪豬肉漲價中,養豬的農民并不是獲益者。
同樣在南義鎮,據獸醫站的技術員告訴記者,現在散養戶占整個生豬養殖的比例約為40%,而且還繼續呈下降的趨勢。“在江西,農民本身就有‘養豬為過年’的習俗,這決定了他們養的豬不會太多。十幾年前,還有不少農民一戶養2~3頭,但現在最多就養一頭豬了。”陳劍平說。
農民養豬數量的減少與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有著直接的關系。在記者調查的瑞昌市肇陳鎮,任何一個村都有數以百計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而一直以來,農民養豬用的不是飼料,而是用紅薯、蘿卜等農作物,年輕勞動力離開土地,最直接導致的是沒人務農,不少土地拋荒,養豬量自然就減少了。“現在一般的農村家庭,都是老年人帶兩個小孩的結構,怎么會有力氣再養豬?”陳劍平解釋說。
另外一個影響散戶養豬的原因是仔豬價格的高漲。“一個月前,我買了一只豬仔,花了700塊,要擱在去年,可以買一頭豬了。”肇陳鎮建萍村村民黃太應對記者這樣說,他坦承自己“不是不想養,而是養不起”。
散戶“一戶養一頭豬”的結構決定了根本沒有生豬流到市場,這些豬都是農民在春節前殺掉制作成臘肉以備自用。
另一個制約散養戶養豬的原因,也在于傳統養殖成本太高。江西農村一直靠農作物養豬,不但成本高,還比飼料養豬要長得慢。加上農民沒有防疫意識,遇到疫情根本沒有任何抵抗力。
“在農村防疫系統,大多數獸醫靠的是自行收費養活自己,政府財政投入太少,獸醫人員待遇沒法保障,工作積極性不高。我們到農村打疫苗,收費2元,老百姓還說我們是‘搶錢的’,工作太難開展了。”瑞昌一個鄉鎮的獸醫站站長這樣對記者說。
規模養殖可左右肉市
從1998年春節過后到深圳肉聯廠學習養豬開始,柯遐利進入養豬行業將近十年。這十年中,豬肉價格就一直在上漲和跌落之間反復,經過了一個又一個輪回,一批批養豬戶在市場的輪回和疫情的突發中黯然退出。
近兩年,柯遐利算是明白了,要想在養豬行業長期立足,并獲得話語權,必須擴大規模;中小專業戶要想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就必須團結起來。2001年前,柯遐利在南義鎮開始養豬,迅速形成了規模效應,至今帶動了125個規模養殖戶,前兩年,他又把其中的96戶拉到一起,成立了一個“養豬協會”。
其實,讓柯遐利擔心的不是市場,自他養豬開始,就沒有為生豬的銷路發過愁,都是人家找上門來要豬。“民以食為天”,柯遐利說自己對市場有信心。物極必反,養豬也一樣,有高峰,必然也有低谷。
“去年到南昌開規模養豬會議時,同行都說我運氣好,生豬在6.2元/公斤的谷底價時,我一頭也沒賣,一直堅持到了后來價格上揚,而很多人在價格谷底時全賣光了。”
其實,柯遐利自己很清楚,養豬也要敏銳觀察市場。“前兩年養豬很亂,一窩蜂上來,一窩蜂下去,這必然導致價格起伏太大,很多養殖戶就這樣被淘汰了。”
從今年4月份開始,豬肉價格陷入了一個可怕的漲價狂潮,以高速度一路飆升,生豬價格目前已經超過15元/公斤,很多人揪住這個機會大量開欄放豬,“狠狠地賺一筆”。但柯遐利不急,因為他堅定地認為豬肉價格會繼續漲。
在柯遐利看來,現在是到了向規模化、工場化、集約化轉型的時刻了。今年4月,南義在九江地區第一個成立養豬合作社,目的是集中養殖戶的集體力量,謀求市場的話語權。
據江西省農業廳畜牧部門統計,今年江西全省畜禽養殖小區增加了86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新建38個,部分市(縣)規模養豬比重占到80%以上。
行業人士分析,隨著散養戶所占的比例減小,規模養殖在逐步擴大,規模養殖在左右肉市的同時,相對能更好地避免肉價的大起大落。(記者 柯學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