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連夜縫制五星紅旗
楊守達
貴陽市商會在龍里迎接解放軍
解放前曾任貴州省主席的盧燾
1949年11月14日,深夜,貴陽市廣東街四方井(今中華北路)的一戶人家遲遲沒有熄掉如豆的燈光。
這是馮濟泉的家。為了迎接解放軍進城,父親馮程南讓母親張榮萱連夜趕制出兩面五星紅旗。“那時找不到整塊的紅布,母親只能拿出兩塊嶄新的黃緞子,再找一些紅色的紙折成五角星,細心地縫在緞子上。”
次日,貴陽市的城頭第一次飄起了五星紅旗,解放軍大部隊在民眾的歡呼下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這個南方軍事重鎮。當天,只有二十四萬人口的貴陽市宣布解放。
特殊時期的使命
鄭亞宇和肖良漢是兩位被派遣到貴陽開展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兩人均是貴州籍人,之前分別就讀于武漢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回到貴陽后,他們開始以貴陽市的大中學校為陣地展開工作。
肖良漢的父親安排他在師院附近的中山中學代課,使他有了合法的社會身份。而鄭亞宇則以轉學為名到貴州大學開展地下工作。為了宣傳黨的思想,肖良漢從解放區帶回了大量的進步書刊。并堅持在家中收聽解放區的廣播,然后記錄下來,印制成宣傳單,在進步師生中傳閱。
師院附中學生楊守達就是肖良漢培養出來的一位革命青年。1948年,他年僅16歲。由于思想進步,楊守達就被選舉為師院附中學生自治會主席。當選后,楊守達宣布了自己的施政綱領——主要是向學校學生宣傳先進思想,還成立了班級一角圖書館,向同學們推薦進步書籍。然而,由于沒有黨組織的引導,更多的時候,楊守達感到的是“報國無門”。1949年4月,楊守達認識了肖良漢。
在肖良漢的介紹下,他參加了江漢軍區城工部貴州支部的工作。在解放后所寫的《崢嶸歲月》一文中,楊守達回憶了當初肖良漢對他的教誨,“肖良漢同志告訴我們:要鞏固和保護同學們在運動中涌現出來的熱情,因勢利導,使同學們的活動深入持久地發展下去,并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通過各種活動,還要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1949年9月20日,在肖良漢的建議下,楊守達去貴陽中山中學就讀。當時中山中學的校長、副校長都認識他,校長對他說:“你在師院那邊的事情我都知道,現在還準備來我們學校搗蛋嗎?”楊守達堅定地說:“我想來做點事情。”看著他臉上堅定的表情,校長答應接收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