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獲得了圓滿成功。這枚運載火箭在高空中順利完成了火箭級間的分離、發動機關機和火箭頭體分離等一系列程序,精確地沿著預定軌道飛完全程,最后在預定區域準確入海。這次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是繼我國進行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研究和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就。
運載火箭是現代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的專有名詞。就其本義講,它是把衛星和宇宙飛船運送到預定軌道,或把彈頭投擲到預定目標的一種運載工具。按照射程的遠近,運載火箭分為近程、中程和遠程三種。我國這次發射的運載火箭屬于遠程火箭。這次試驗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
火箭是我國最早發明的。火箭的出現以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的出現為前提。遠在唐朝初年,科學家孫思邈就發明了火藥。北宋初期,一個名叫唐福的人把裝滿火藥的紙筒捆在箭桿上點燃火箭,燃氣流從筒的后端噴出,推動箭身向前飛去,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枚火箭。
火箭出現以后,很快成為武器在作戰中使用,而且種類越來越多。13世紀,我國的火藥和火箭傳入中東,后又傳入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以后,英、俄等國都大力發展火箭武器。到20世紀30年代以后,火箭技術有了長足的進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但出現了射程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火藥火箭彈,還出現了帶制導系統的火箭,實際上就是初期的導彈。1944年6月的一天,英國倫敦受到神秘飛彈的轟炸,當時人們莫明其妙,后來才知道它是希特勒法西斯從荷蘭海岸發射的導彈。50年代以后,火箭技術飛速發展,洲際導彈、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相繼出現,人類征服宇宙的新時代開始了。
我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后,逐步實現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業化,還開始為國外用戶提供服務。“七五”期間,我國共成功地發射了14顆人造地球衛星,其中12顆是通過運載火箭發射完成的。1990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將“亞洲一號”衛星送上天,使我國的運載火箭正式進入國際發射市場。1992年,長征火箭又成功發射了“澳星”和“瑞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航天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