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版本的改革路徑
有論者說,以遏制部門利益、促進行政管理體制向“公共行政”轉軌的大部制改革,將難免會觸及相關部門的利益。這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
石亞軍則認為,應該把利益-動力機制分析工具引入行政改革的研究,今天的大部制改革必然觸及部門利益,明天的地方政府改革必然觸及地方利益,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承不承認它們的存在,而是在于用什么手段怎樣對待這些現實,達到趨利避害。重要的是通過制度、法治,把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存在的部門利益轉化為以公共性為價值取向的部門動力,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建立合理的“利益-動力”機制。
基于對全國所進行的大范圍調查,以及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石亞軍率領的課題組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兩個版本:一個是“理想版”,一個是“現實版”。前者面向中長期,后者面向近期。
所謂“理想版”,就是將國務院的28個職能部門變為18個,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均作較大調整,實行大衛生、大運輸、大能源和大農業等。“現實版”則是將當前的28個職能部門調整為21個,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也作相應調整。兩個版本都體現了“大部制”的思路和構想。
從部門設置上看,石亞軍的版本與其他研究者的改革思路,雖然都是將目前的28個職能部門,或變成18個,或變為21個,但從整體架構來看,存在許多不同。因為,他們課題組在政府總體機構框架和各個大部部門框架中,設計了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對分離、相互制約的系統。石亞軍說,香港特區政府的三大司是決策機構,下屬的68個局和署,全部是執行機構,這在技術層面有啟發意義。
今年春天即將開始的大部制改革,最終將采用坊間傳說的哪個版本,目前無法預知。但此前有論者提出,無論實行哪個版本,只要推行大部門設置,都可能觸及一些部門的利益,也有可能使原來的部門矛盾內部化。
但是,石亞軍否定了這種擔憂。據他透露,在設計改革路徑和思路時,他們就已經將人們的這種擔心提前考慮到了。他說,改革一種行政管理體制,其中的結構固然很重要,但關鍵是由各種要素組成的結構之間的內部機制。在整個行政管理體制架構中,“我們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重大全局問題的決策權和執行權分開了,并把政府的部門分成政務、經務、社務和監督四大類。與此同時,在每個大部門內部,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分開,力圖實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相對分離和相互制約”。
石亞軍說,他們的具體方案,將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推出。
毫無疑問,推行大部制改革,是我國目前的行政管理體制本身發展以及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的需要,也是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真正發揮政府創造公共價值職能的需要。
即將啟幕的大部制改革,作為改革進入“深水區”階段的首要命題,已近在咫尺。可以預見的是,在艱巨而復雜的改革面前,決策者的推進勇氣和細致而科學的制度設計、制度安排,將引領著今日之中國重新尋找自己的制度文明的坐標。(柯進 雙華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