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艾滋病,全社會共同參與
一項基于中國科學家國際專利和臨床前研究成果開發防治艾滋病新藥的國際合作協議15日在上海簽署。
根據這份協議,上海靶點藥物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艾維克公司將聯手推進防治艾滋病候選新藥“尼非韋羅”的后續研發。這標志著中國侵入抑制劑類艾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步入國際化產學研合作的快車道。
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抗艾滋病病毒感染藥物,主要作用于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的生活過程。雖然這類藥品使得艾滋病晚期包括死亡在內的并發癥減少,病人存活時間延長,但也存在明顯不足,如抗艾滋病藥物生物利用度較低,具有廣泛的耐藥性等。
過去幾年來,科學家們又針對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細胞這個起始環節研發新藥,中國科學家也躋身其中。
從2000年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合作開展了針對艾滋病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環節的藥物設計與篩選,歷時3年發現數個很有潛力的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候選藥物分子,并申請了國際專利。 為加速候選藥物分子的后續研發,2003年6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知識資本入股,與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組建了上海靶點藥物有限公司。在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的支持下,不到3年時間,將上海市科委重大專項“尼非韋羅”臨床前研究工作順利完成。
2007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尼非韋羅”進入臨床研究,人體試驗研究即將展開。目前,“尼非韋羅”的國際專利已經進入了包括美國、日本、歐盟在內的14個國家和地區。據悉,臨床前實驗表明,“尼非韋羅”體外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效果與國際上同類候選藥物相當。
此次國際合作協議的簽署,又使“尼非韋羅”的后續研發邁上了國際化的產學研合作的快車道。根據協議,雙方將分工協作共同研發候選藥物“尼非韋羅”,中方保有“尼非韋羅”在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的市場占有權,并分享后續研發中產出的知識產權,負責藥物化學和藥物篩選方面的研發工作;澳方承擔“尼非韋羅”后續全部的研發經費,分階段支付專利轉讓經費,擁有未來新藥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市場占有權,但其國際市場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歸中方。
據悉,“尼非韋羅”后續全部的研發時間還要四、五年。(新華記者 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