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239份調查顯示:逾1/5農村青年外出屬"盲目闖蕩"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1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近日,團中央青農部收回了寒假期間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共同開展的農村青年基本狀況的調研結果。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進行,共回收有效問卷239份。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28歲,問卷樣本分布在黑龍江、浙江、河南、陜西、新疆等15個省(區、市)。

調查發現,和父輩相比,當代農村青年更加關心、了解“三農”政策,尤其關注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調查中,分別有85.8%和74%的農村青年對免除農業稅和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表示了解。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村村通工程等政策在青年中也有較高的知曉率。

農村青年在職業分布、流動趨向、利益分布等方面也日趨多元化。增加收入成為農村青年最大的現實需求。調查發現,68.2%的農村青年最關心如何增加收入,教育、醫療、維權等問題也緊隨其后,受到農村青年的廣泛關注。

而在致富的方式上,外出務工已成為多數農村青年增收的首選途徑。84.6%的農村青年有打工經歷或正打算外出務工,81.1%的農村青年已經基本擺脫了故土難離的思想禁錮,大部分人都有出去闖闖的主觀愿望。伴隨著的是他們對土地的歸屬感逐漸減弱。調查中,25%的農村青年認為“有無土地對他們影響不大”,超過35%的農村青年明確表示,如果在城市有所發展就在城市定居。

農村青年紛紛離開故土,外出闖蕩的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調查顯示,農村青年獲得務工信息的渠道與其高漲的務工熱情不相適應。大部分青年通過親戚朋友獲取信息,通過政府部門和團組織介紹出去的僅占9.2%和6.3%,22.6%的青年在沒有任何信息的狀況下自己盲目外出闖蕩。

家住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農村的張維在走訪中了解到,由于缺乏技能和信息,很多進城務工青年干的是力氣活或者簡單重復性的工作,一旦年齡大了,就很難再找到工作。村里有些人打工回來還落下了病,在外邊又擔心醫療費用高不敢去治,結果使病情愈加嚴重。

李志是北京林業大學大三學生,她的家鄉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是全省勞務輸出的第一大縣。當地農村的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很多人將子女留在家中由爺爺奶奶照料。這些孩子自幼缺乏父母的直接關愛和相應的家庭教育,再加上農村基礎教育力量薄弱,很多青少年學習興趣不高,初中畢業后就不再念書,到十五六歲便開始外出打工掙錢。等到適婚年齡,青年們返鄉結婚,然后夫妻雙雙又外出打工,子女交由家中的父母看管。

看到當年的留守兒童變成如今的打工青年,李志擔心地說,難道農村留守兒童的命運就要這樣一代代延續下去嗎? (謝洋)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團中央確定全國農村青年中心100個重點聯系點
回良玉勉勵廣大農村青年在農業農村發展中建功
9.5萬所農村青年科技政治學校打造農村建設生力軍
中國農村青年中心達2658個 促農村青年增收成才
近百萬全國農村青年中心會員成為新農村新亮點
近百萬全國農村青年中心會員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廣東肇慶1500萬元貸款扶持農村青年創業啟動
涌向城市的民工成老板 湖北農村青年的創業夢想
吉林省免費送1700余名農村青年進大學學習
"春雨行動—湖南農村青年文化扶貧計劃"啟動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