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校園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拖欠數目不等的學費;為申請不到助學貸款而發愁;為申請特困生補助而互相較勁;還要經常為生活費而擔憂;關于他們的家庭,往往有著異常沉重的故事……他們被稱作“貧困生”。
然而,對于貧困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外界對他們的要求總是十分苛刻:貧困生更應該節約、刻苦,而不要去追求改善物質生活的問題。漸漸地,一些貧困生開始質疑:外界為何總是用異樣眼光看待我們花錢?
“欠著學費,其實我也沒敢亂花錢”
提到貧困生該不該用手機的問題,海南某高校大三學生韋棟有些激動:“這不過是個通訊工具!現在的大學生,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用到它。”
韋棟掏出手機往桌上一擱,說:“五六百塊錢就可以買到的。對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手機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了,我現在不敢奢求買一臺電腦,但是沒有手機就不行!”
學習之余,韋棟在海南當地一家報紙做實習生,平時通過寫稿掙稿費作為部分生活來源,手機為他的采訪和實習提供了不少方便。
“我就不明白,用自己掙來的錢買手機有什么不光彩?”海南師范大學大三女生李悅(化名)因為申請不到助學貸款,目前尚欠學校9000元學費。從大一開始李悅就做起了家教,每天講6個小時的課,一個暑假下來,掙了900塊錢,她給自己買了手機。系里的一位老師卻在找她談話時提出:“你不應該買手機的,因為你是貧困生。”
盡管李悅明白,老師是出于好意的提醒,但是敏感的她還是無法忍受其他同學異樣的眼光。
“就連我吃一碗3塊錢的面,都有同學要議論。”李悅說,曾有一段時間,她跟班里的同學關系鬧得很僵,焦點就在于作為一個貧困生,她該不該追求改善物質生活的問題。“那段時間,我不僅身體很累,心里也很苦。”
李悅的同班同學陳運立也一直在做家教,她說:“如果我不掙錢,就沒有生活來源。相比其他的兼職,家教掙錢比較多,但家教也很辛苦,剛開始時,兩個小時才掙25塊錢。發了工資,還不能一下子把錢花完,得想著以后,計算著找不到工作時怎么過。而且,欠著學校4000元學費,我也沒敢亂花錢。”
陳運立告訴記者,她現在掙的錢只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至于學費,希望能申請到貸款或學校允許緩交,估計畢業參加工作后才還得起。她說:“現在錢掙得少,就節約一點;多掙了,就對自己好一點兒。特別是在飲食方面不要虧待自己,身體是本錢,我寧可多花1元錢給自己加菜,講究營養搭配,也不愿意餓出病來,花幾十塊錢去打吊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