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3月23日電(記者王蔚)高素質、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在良好的科技創新的氛圍中,已成長為上海市科技創新主要的新生力量。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3日在上海市科技大會上揭曉,授獎項目共318項,獲獎人員共2445人次,其中一等獎44項,二等獎109項,三等獎165項。
引人注目的是,在44個一等獎項目中,45歲及以下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領銜完成的項目占50%,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員占獲獎總人數的69.4%,已成為上海市科研隊伍的生力軍。其中35歲及以下的751人,占30.7%;36-45歲的945人,占38.7%。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中心主任尹邦奇分析說,從這些科技成果看,主要集中在生物與醫藥技術、信息技術、能源與環境技術、新材料技術、自動化技術、海洋技術、激光技術等領域,呈現出6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涌現出一批原始性創新、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研究成果。在這次獲獎成果中,國外發表論文2322篇,特別是發表在國際頂尖權威雜志上的論文較多。國內發表論文4330篇,國內外發表論文數比上一年的5178篇增加了28.5%。
二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發明創造的原創性科技成果明顯增多。獲獎項目中,申請國內外專利及授權專利數1160項,比上一年度的725項增加了60%。其中已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99項,占專利總數的17.2%。
三是,揭開自然界的奧秘,凸現技術的創新性和成果水平。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完成的《活性多肽毒素結構與功能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從東亞馬氏鉗蝎中發現了15個神經毒素變體對離子通道的構效關系,為開發治療神經性疾病的新藥奠定了基礎。在創新性方面,國際首創項目58項,占18.2%;國內首創項目155項,占48.7%。
四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已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涌現出一批勇于自主創新的成功企業,其中有的通過原始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占領國際市場;有的吸收先進技術實現綜合集成再創新;還有的堅持在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再創新,實現自主開發,打造自主品牌。
五是,科研成果服務大眾,惠及人民,體現科學發展觀,一批與人們生活、健康、環保密切相關的科技成果脫穎而出。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等完成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遺傳學發病機制和診療策略的研究》獲得一等獎。
六是,加快支柱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充分發揮海外留學回國人員來滬創新創業,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成果。
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還授予我國著名物理有機化學家蔣錫夔院士、我國著名肝癌研究學者湯釗猷院士為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