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5日電據香港成報報道,香港醫院管理局每年接收500至600個思覺失調新癥,15至25歲青少年為發病高危群,他們面對生活壓力、失戀時不懂調節壓力、而濫用藥物也是此病癥成因。
患者會出現思想及言語紊亂、妄想、幻覺三大主要征狀,而他們多在征狀出現后一年半才求醫。有專科醫生指,延誤醫治會增加患者產生抑郁及自殺機會,建議身邊的家人朋友應多留意、關心患者情況。醫生也提醒康復進度需要循序漸進,過于急進,只會弄巧成拙。
思覺失調為一種早期不正常的精神狀態,患者的思維、感覺和情緒均出現問題,他們的談話內容離題,出現語無倫次狀態,又會變得多疑,覺得被人跟蹤及被迫害,有一些會聽到、看到不存在的聲音和影像,患者會出現其它病征,如疏于自理、社交退縮、暴躁等。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林美玲表示,思覺失調很難可以作自我評估。她引用國際研究數據指,每一萬人便有5人為思覺失調患者,而醫院管理局旗下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自2001年起至今,每年接收500至600個新癥,發病高危群為15至25歲的青少年。
她解釋:“青少年開始要離開家人投入社會,到外結識朋友,生活上遇上挫折,如失戀。有壓力時又不懂如何處理,寧愿把壓力收埋,久而久之好容易引發思覺失調。”患者多在病征出現后一年半才求醫,甚至觸發危機才會警覺,如患者出現自殺傾向。患者可從藥物和心理治療改善病情,但最重要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要多聆聽他們的優點、心聲,當他們說一些“幻覺”的事情時,不是反駁他們,因這會令患者不太愿與家人傾訴,對患者的康復沒有幫助。
林美玲坦言,每個患者的康復進度因人而異,絕不能操之過急,因對病情只會百害而無一利,她說,大約80%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半年內,病征會消失,可以重新投入社會工作,當中仍有患者需要一至兩年才可控制病情,不要太在意康復的快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