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占第一。”12月23日,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公布了今年以來門診患者分析結果。其中,屬輕度心理問題的患者有兩萬人次。情緒障礙患者最多占45%,而其中的抑郁癥又以占八成的比例高居第一。
25-50歲人群易發病
“抑郁癥患者的人群分布從年齡段上講猶如‘大肚子’”,中心主任劉長輝形象地說,25-50歲的中青年人群是抑郁癥的主要發病人群,占門診量的80%。
上有老下有小,來自家庭、工作等的壓力,情感、家庭中的糾紛困擾等使現代人很容易患上“心靈感冒”。據國內某大城市調查,抑郁癥發病率已達3.1-6.3%。其中,企業高層管理人士、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和從事媒體、廣告、銷售等競爭激烈的行業的人群心理狀況不容樂觀。
青少年患者增加五倍
專家分析,抑郁癥的發病又出現新動態:青少年患者在明顯增多。劉長輝說,三年前,他每年接觸的孩子大約頂多百十例,但今年他已經接診了五百人左右,增長了五倍。而且出現低齡化傾向。最小接診的患者是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剛7歲。
通過對病例的分析,專家認為,近幾年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增加主要是“孩子們的心理免疫力太差”。孩子摔倒了,家長往往趕緊上前攙起來,說“這地怎么這么滑”,而并不是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琢磨為什么摔倒,下次如何避免。“正確的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劉長輝說,由于學習壓力大,父母大事小事全包辦,小伙伴少等等,導致很多孩子失去樂趣、朋友,“心理免疫力差”的現象較為嚴重。
僅一成心病患者就醫
很多患者都以為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沒想到問題出在“心”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我國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就診量僅為1/10左右,大量患者仍然因為“恥”于就醫或對心理疾病的認識不足等原因沒有及時看醫生。
記者在沈陽市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看到,系統的心理治療并不僅僅是簡單的“話聊”,音樂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都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盡快擺脫心病困擾。
一個14歲的花季少女,竟然用圓規、刀子劃傷自己,向父母抗議。12月23日,這個女孩被帶到沈陽市心理研究所就醫。
曼曼的母親說,“上中學時,她就變了,一發脾氣,就用刀子劃手臂,用拳頭砸墻。”今年暑假,曼曼來到舅舅家,趁著家里沒人,甚至偷偷用白酒服下大量感冒藥,幸虧搶救及時才沒有造成嚴重后果。
在市心理研究所教授聶秀范的開導下,曼曼終于透露了自己的心聲。
“我和鄰居男孩一個班,總在一起上下學,我媽就懷疑我早戀,我不承認,老爸就打我。我覺得父母沒有給我足夠的自由和尊重,就決定用圓規尖刺胳膊發泄不滿,故意讓老媽知道我的抗拒。”
聶秀范說,國際上通常把12歲作為進入青春期的年齡。一旦他們的獨立意識遭遇外界的過分壓制,如家長只會責罰,就可能使孩子產生心理扭曲。許多有極端心理危機的孩子,大多源于家長的過度關心和過于刻板的“標準化”培養模式。一些家長只盯著學習成績,擔心孩子早戀,卻普遍缺失心理知識,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被掩蓋了起來,最終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曼曼和她爸爸媽媽都應該接受心理引導。曼曼的父母必須放下家長的權威、放下彼此成見,和女兒坐下來好好談談,平等地交流。父母先坦誠地說出他們對女兒的愛,女兒才會敞開心扉。”
癥狀 14歲少女用圓規自殘
開方 父母放下權威與成見,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 一次溝通 】
一天吃五頓還老是吵吵“餓死了”,14歲女孩蓉蓉(化名)的變化讓大伙兒感到很奇怪。而查到最后,病根兒竟因她“化悲痛為食欲”,12月23日,新開診的沈陽市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醫生診斷:蓉蓉患上了抑郁癥。
蓉蓉的母親說,大約從半年前開始,孩子“變得特反常”。以前,為了身材好,漂亮的蓉蓉從不大吃大喝。但不知為什么,這半年,蓉蓉除了正常的一天三頓飯,下午、睡覺前還得加兩頓,而且每頓都如“風卷殘云”,體重迅速增加了10多公斤。
但與食欲增加相反的是,蓉蓉的學習成績迅速下降。老師反映,她最近好像總是很困,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原本乖巧的蓉蓉動不動就“生悶氣”,給父母臉色看。
市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的專家確診孩子患上了抑郁癥。
“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癥患者都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不合群等。”中心主任劉長輝說,和成人一樣,很多患抑郁癥的孩子的表現是“非典型”的,和“抑郁”似乎一點兒也搭不上邊,反復或持續出現各種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紊亂癥狀,如頭痛、頭暈、胸悶、氣短、惡心、嘔吐、尿頻等,有的女孩子還會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等。“在臨床門診中,每十個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至少有兩三個屬于這種情況。”
癥狀 漂亮女孩一天狂吃五餐
提示 很多患抑郁癥的孩子的表現與抑郁不搭邊
【 一個提醒 】
明是我班的一名男生,上學第二天作業就沒交,問他理由,就是不說。每天,皺著眉頭,撅著嘴,沒有笑臉。我意識到,他是一名不會與人溝通的學生。
對于這樣的學生,簡單的批評教育不會起作用。一件小事,讓我找到了打開他心靈之門的鑰匙。那是軍訓期間,明因為違反紀律受到批評,他坐在那里一聲不吭,很意外地,我看到他把衣服弄成了一個小寶塔,很精致很漂亮。真聰明!
我走到明的面前,表揚他的“作品”有創意,他的眼睛一亮。回到學校,我當著全班表揚了明的心靈手巧,雖然他沒說什么,但很開心。
往后的一個多月,我多次找他談話,雖然總是我在說,但他也會時不時地被我逗笑。可幾天之后的語文課,明又不學習,當我準備與他交談時,他卻不理不睬,我批了他一頓。
第二天,明主動找到我,卻不肯說話。我先開口了,“老師非常欣賞你的創意,有機會教教我疊衣服唄!老師昨天態度不好,向你道歉……”明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對不起,老師,是我錯了……”
明的媽媽告訴我:孩子從小內向,父母工作忙,三口人幾乎不交流。從小到大,明習慣了獨處。現在大了,脾氣變得暴躁,經常跟父母大吵大叫。
因為在學校感受到了溫暖,明的心慢慢向我敞開了,見到我會主動打招呼,成績也提高得很快。他媽媽也說,孩子在家里也懂事了,做父母的感覺很欣慰。
[記者發言]毫無疑問,如果老師沒有付出足夠的真心、耐心和愛心,明很可能自暴自棄,前途難料。
近年來,孩子心理問題高發,其成因很多是由于父母教育失位。為人父母者,要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無論多忙,都不應成為忽視孩子的理由。把責任完全推給學校,難免留下終生遺憾。(尚志文 朱曉京 張膺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