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如何完善?
報告指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方面是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建立以基本醫療保險、合作醫療、醫療救助制度為主體,其他形式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政府補貼需方的核心是為基本醫療保險買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衛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說。
衛生部的統計顯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開始試點,目前全國2448個縣(市、區)已基本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7.3億農民,參合率達85.9%。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7億城鎮居民,2006年籌資額達到1747億元。今年下半年在79個城市啟動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
“雖然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目前,約4億城鄉居民沒有被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陳竺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能力和水平很低,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剛剛起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需不斷擴大,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也需不斷完善。
劉國恩認為,國家加大的投入,建立全民醫保,通過補貼“需方”,讓每個百姓通過醫療保險選擇醫療服務,促使醫療機構提供更優質更有效的服務。
陳竺還勾勒出了醫保前景:到2008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覆蓋到所有農村,并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減輕個人負擔;到2010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所有城鎮從業人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開……
公私如何定位?
當前,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優質資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醫院,現有衛生資源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城鄉和區域之間差距不斷加大。公立醫院怎樣改革,非公醫療機構如何定位,也是醫改的關鍵環節。
報告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
關于公立醫院的性質和定位,陳竺在報告中指出,要改革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特別是“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報告提出,公立醫院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政府和醫院管理者的責權,實行院長負責制,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內部運行機制。
以藥養醫的現象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詬病。陳竺在報告中提出,要“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運行與藥品銷售的利益聯系,降低藥品價格。”
此外,為搞好公立醫院改革,陳竺在報告中還提出了一系列的相關配套措施:采取增加財政補助、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規范收支,加強財務監管;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陳竺表示,改革就是要堅持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非公醫療機構共同發展,最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保證質量、技術適宜、運轉有序的醫療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