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介紹情況 中國網 楊楠/攝
記者今天從衛生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已制訂完成食品衛生標準400余項,基本覆蓋了食品從原料、添加劑到產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種衛生安全指標,也覆蓋了食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衛生要求。
近年來,根據《食品衛生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衛生部繼續完善我國食品衛生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工作。
中國食品衛生標準體系是與國際接軌的。食品衛生標準包括基礎標準(如《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包裝材料加工助劑使用衛生標準》等),產品標準(如《糧食衛生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醬油衛生標準》、《食用鹽衛生標準》等),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如《食品生產企業通用衛生規范》、《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乳制品企業良好生產規范》、《飲料企業良好生產規范》等),檢驗方法和診斷技術標準(如《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原則》、《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原則》、《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部分)》等)。今年上半年,衛生部組織完成了35項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中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涉及2040種食品添加劑和987種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十一五”期間,衛生部將加強食品標準間的協調和統一,重點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是食品安全與食品貿易的技術性法規。世貿組織的有關協議確定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是發生食品貿易爭端仲裁的依據。1984年,我國加入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衛生部承擔了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組長單位和秘書處工作,與農業部一起,組織商務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十個部門參與相關國際食品法典工作,并承擔了樹果等相關國際食品法典標準的起草工作。2006年,衛生部代表國家成功申辦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主持國,使我國成為其下設的10個綜合委員會主持國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并于2007年4月首次以法典主持國身份成功舉辦第39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會議得到了與會各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展示了我國處理國際食品法典事務方面的能力。
通過多年的共同努力,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食品監測合格率在逐步上升,但食品安全現狀與廣大群眾的需求仍有較大的差距,食品安全形勢面臨著來自許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例如傳統的微生物污染問題,食品新原料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有現階段食品假冒偽劣、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問題。最近,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各有關部門的執法責任,衛生部門將全面加強新形勢下的食品衛生工作,進一步完善食品衛生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大專項整治和監督抽檢等工作力度,積極做好監測和危險性評估工作,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努力開創食品衛生工作的新局面。(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