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理查德·萊薩德博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目前全球癌癥防治形勢相當嚴峻,但其實有不少癌癥是可以預防的,加強預防對于減輕癌癥的威脅非常重要。
這位世衛組織癌癥和非傳染性疾病防治方面的資深專家說,目前全球癌癥防治形勢確實很嚴峻,未來形勢也不容樂觀。比如,2005年全球共有760萬人死于癌癥,2015年可能會增至900萬,2030年可能會增至1150萬。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癌癥威脅顯得尤為嚴峻,2005年全球癌癥死亡病例有70%出現在中低收入國家。有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癌癥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發達國家患者要低,這應該引起重視。
但萊薩德也指出,不應以宿命的態度來看待癌癥的威脅,人們其實可以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來減輕這種威脅。他說,有至少4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如果發現早并及時充分地治療,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癥也是可以治愈的。
他同時強調,預防癌癥貴在提高意識,并改變一些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另外,預防癌癥應同預防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結合起來,因為許多慢性病的病因是相互重疊的。對于公眾而言,應記住以下幾點防癌建議:遠離煙草、均衡飲食、加強運動。
“在許多國家,煙草是最大的致癌因素,而這一因素其實是可以控制的,”萊薩德說。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所有肺癌死亡病例有80%至90%由吸煙引起。在發展中國家,吸煙導致的癌癥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癥死亡病例的30%。除導致肺癌外,吸煙還會導致口腔癌、喉癌、食道癌和胃癌。2005年2月生效的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主要目的便是要減少與煙草有關的疾病和死亡。
這位專家指出,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有規律的運動對于防癌同樣重要。比如進餐要有規律,這有利于預防慢性胃病的發生,同時有利于預防胃癌。研究表明,多食蔬菜水果,限量食肉特別是罐頭肉和紅肉,可減少多種癌癥的發病危險。此外,應特別注意少食高脂肪食品,堅持運動以避免肥胖,這對于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萊薩德說,在西方國家,飲食因素導致的癌癥病例占所有癌癥病例的約30%,僅次于另一種可控的致癌因素——煙草。目前在發展中國家,飲食因素所導致的癌癥病例占所有癌癥病例的20%左右,但這一比例有上升趨勢。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癌癥發病情況有可能會逐漸與發達國家接近,因此應及早采取措施,教育公眾養成科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