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高度重視衛生事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統地提出了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基本原則、重大舉措和目標任務。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就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醫療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任務。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當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廣大衛生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最重要任務。
面臨的矛盾是什么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保證人民群眾公平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度的重要標準。
健康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人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醫療衛生服務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億萬群眾的根本利益。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實現人人公平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的目標,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之一,對于提高國民健康素質、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基本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立了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消滅了一批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傳染病,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居民平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先進水平。但也要看到,在醫療衛生服務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人群之間的醫療衛生服務差距擴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過分向城市和大醫院集中,而農村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發展嚴重滯后,群眾不能就地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二是醫藥費用快速上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從1980年到2004年,中國衛生總費用由143億元增加到7590億元。其中,居民個人負擔的比重,由21%增加到53.6%,群眾感到看病越來越貴。三是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相當多的群眾靠自費就醫。目前,中國還沒有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社會醫療保險發展緩慢,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障水平較低,還有一半左右的城鄉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四是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療機構實行以藥補醫、創收歸己的運行機制,公益性質淡化。五是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多,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一個突出問題。
醫衛服務堅持什么
(一)必須堅持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借鑒國外有益經驗,走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改革發展道路。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收入群眾之間醫療衛生服務差距,加快建立人民群眾方便就醫、安全用藥、合理負擔的醫療衛生制度。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擴大服務供給能力只是第一步,是基礎,而保障人人公平享有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和不同形式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
(二)必須堅持政府主導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
醫療衛生服務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消費不是患者自主消費,而是醫生指導消費。這決定了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衛生立法、發展規劃、經費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能,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而不能靠市場機制自發調節。同時,由于中國人口多,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大,不能由政府完全包起來,還必須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針,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必須堅持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險制度、醫藥購銷制度同步改革。
這三項制度直接關系到能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的目標,必須同步改革、同步推進,任何一項制度改革滯后,都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改革發展抓什么
(一)明確政府職能,落實政府責任。
《決定》明確要求強化政府責任,這是中央在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方面確定的一項重要方針。認真制定并實施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導,以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為載體,以適宜技術和基本藥物為手段,免費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服務,低收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增加衛生經費投入,主要用于疾病預防控制、基本醫療服務、醫療困難救助、資助低收入人群參加醫療保險、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嚴格醫療機構、技術準入和人員執業資格,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
(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水平。
《決定》要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集中力量消滅或控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和地方病。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應急救治體系;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深化監督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公共場所衛生、職業衛生監管,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加強醫學研究,推廣適宜技術。
(三)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決定》要求,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醫療服務格局;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雙向轉診、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基層服務的制度;控制大醫院的盲目擴張和盲目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擴大醫療衛生服務供給。
(四)改革公立醫療機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決定》要求,理順衛生行政管理體制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要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換機制、加強監管的原則,從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積極推進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實行醫療機構不分隸屬關系,由當地政府屬地化全行業管理的體制,這是管辦分開的基本內容;改革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實施藥品收入分開,遏制大處方、濫開藥等不良行為;適當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和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檢查設備收費標準;規范醫務人員收入分配機制、公立醫療機構收支管理,糾正公立醫療機構盲目創收傾向。
(五)加快藥品生產流通和監管體制改革。
《決定》要求,要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強醫藥服務監管,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由國家確定基本藥物目錄,實行定點生產、統一價格、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農村、社區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藥物,醫院也必須明確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比重,保證群眾基本用藥;規范生產流通秩序;加強藥品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準入;改革藥品價格管理,提高藥品價格的科學性、合理性,嚴禁虛高定價。
(六)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
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制訂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要認真思考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大對中醫藥發展的扶持力度,幫助解決中醫藥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發揮中醫藥在基本衛生保健中的作用。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與西醫、中醫與中藥的協調發展,實施“名院、名科、名醫”和“名廠、名店、名藥”戰略,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各級政府做什么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醫療衛生工作作為關心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的大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強和改善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統籌協調,確定各有關部門的職能,建立責任制,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一)積極推進衛生保健制度改革創新。
《決定》突出強調加強四項制度建設。一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二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不同形式的醫療保險制度,包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三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四是建立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
(二)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
《決定》提出了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的任務。落實這項任務,一是要轉變政府衛生管理職能,重點加強衛生監管、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職能。二是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改變衛生行政管理職能分散、效率偏低等問題。三是對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屬地化全行業監管,維護公共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質。四是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團體在衛生事業管理中的作用。
(三)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增加對衛生事業的經費投入。
一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政府對衛生投入的責任,建立穩定的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和增長機制。二是優化衛生投入結構,確定保障重點,落實預防保健、衛生監督、社區衛生、農村衛生和醫療保障補助經費。三是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強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差距。
(四)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
胡錦濤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肯定了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牢記職責、救死扶傷,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關心和愛護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醫學科學、尊重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良好風氣。同時,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樹立誠信為患者服務的良好風尚,加強醫患溝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維護群眾權益,努力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衛生部部長/高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