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0月9日的《中國青年報》報道,隨著由國家11個部委聯合組成的醫療體制改革協調小組的成立,涉及千家萬戶的醫療體制改革,走到了一個新的關口。一項調查顯示,79.7%的受訪者對即將出臺的醫改新方案充滿期待,他們希望這個方案能夠從體制上把當前醫療界的沉疴痼疾一掃而光。在談到“新的醫改方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時,58.7%的人認為“如何把政府投入切實用到老百姓身上”才是最關鍵的。同一天來自新華社的消息說,國家發改委近日在其網站上開辟“我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言獻策”專欄,面向全社會征求醫改意見和建議。
醫改新方案會是什么樣子,是近來公眾廣泛關注的話題。此前,中科院一份調查報告說,在我國政府投入的醫療費用中,80%是為850萬以黨政干部為主的群體服務的。有200萬名各級干部長期請病假,其中有40萬名干部長期占據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開支數百億元———顯然,這樣的醫療投入使得少數人占用了其他人的醫療資源。
現在我們討論醫改方案,無論采取何種模式,無論增加多少政府投入,都必須想辦法保障政府要“把錢用到百姓身上”。也就是說,醫療改革必須首先破除官本位,而代之以民本位。 在現代法治國家,百姓納了稅,即有權獲得政府提供的低廉優質的公共產品及服務。這次醫改必須解決政府投入的使用對象問題:是給少數人使用,還是給廣大百姓使用?如何使這一安排更符合公平正義的標準?這是公眾期待“把錢用到百姓身上”的第一層含義。
而公眾期待“把錢用到百姓身上”還有另一層含義,即從政府投入到百姓享受醫療服務,沿途的損耗會有多大?新的醫改方案是否對此設計了有效的約束措施?
比如,每當有醫療機構呼吁政府要加大投入時,往往并不總能得到公眾的支持,原因在于,即使政府給某些醫療機構以一定投入,但普通百姓能得到的好處往往并不明顯。其中原因固然復雜,但如果政府的投入被某些人、某些機構截留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我們就不可能保障公共醫療的投入能公平地用到百姓身上,醫改的目標也就難以實現,百姓“看不起病”的難題就難以破解。
所以,筆者以為,新的醫改方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政府公共醫療投入必須堅持以民為本,并且確保在其運作過程中,不被某些中間環節截留。這應該是醫改方案的核心所在,也是醫改成敗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