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藥品實際加價率將嚴格控制在15%以內。這是記者昨天從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務院法制辦和國務院糾風辦等八部委聯合發出的《關于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中獲知的消息。
該《意見》提出了八項治理整頓措施:
全面調整政府定價范圍內的藥品價格,并將縣及縣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銷售藥品實際加價率嚴格控制在15%以內;
改進藥品定價方式,選擇部分政府定價藥品試行從出廠環節核定價格;
加強對市場調節價藥品價格監管,推行由生產企業在藥品零售外包裝上標示建議零售價格的制度;
對醫療器械價格進行必要干預;
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規范醫院診療和用藥行為,制定藥品臨床應用指南;
強化醫療保險對醫藥費用的制約作用;
加強監督檢查、對典型案件公開曝光。
據悉,雖然以前國家發改委也做過15%的規定,但藥品實際加價率達到40%左右。而從意見的第二條也可以看出,今后部分政府定價藥品出廠即定價。
相關新聞
醫藥行業利潤一季度增速歷史最低
商報訊(記者 楊雪婷) 昨天,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今年一季度醫藥工業實現利潤總額78.9億元, 同比增長僅為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歷史低點,不及全國工業利潤平均水平的1/3,在全國十二大工業行業中名列倒數第2位。
另據統計,醫藥企業虧損面達到29.8%,同比提高10.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3.8億元,增長30.8%,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均呈擴大之勢。
據悉,化學藥物制劑、中成藥和生物生化制品等分行業的減利是造成醫藥行業利潤增幅下滑的主要因素。
發改委方面分析認為,醫藥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水、電、煤、氣等上游生產要素繼續處于較高的價格水平,使醫藥生產成本相應提高。而在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的同時,藥品價格卻持續走低。在成本和價格雙重壓力下,行業的整體毛利水平持續下降,效益大幅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