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老百姓都在忙著搬家,不過,他們搬的不是房子、家具,而是家里的錢。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的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第二季度證券投資首次超過居民儲蓄,成為居民理財的首選。這場老百姓金融資產的大搬家,顯示著一個全民投資的新時代正在到來,而證券投資基金正是不少人的投資選擇。從上周開始,市場進入了新一輪基金發售期,我們注意到其中一些打著創新旗號的基金表現最引人矚目。那么,這些新基金究竟有哪些創新呢?
證監會鼓勵和支持新型基金投放市場
7月14日上午,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渠道營銷部總監秦虹來到北京管莊的一個社區多功能廳,為場下的社區居民們介紹自己公司的創新型基金。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渠道營銷部總監秦虹:“他的特點是合同一年,一年內為封閉,一年后轉為開放,這是最基本的特點,開放期以后,跟一般的開放式沒有多大的區別,我們希望投資人通過一年的長期持有感受到長期持有其實還是不錯的,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錢拿來買我這個基金,第一它的流動性的確有問題,第一年之內是讓你的錢無法流動的。”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著工銀價值、工銀精選和工銀穩健三支開放式基金。雖然自己的基金業績還不錯,但作為總經理,郭特華卻經常接到客戶向她發牢騷,他們并沒有感受到多少掙錢的快樂。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特華:“基金凈值當它漲到3塊6的時候,他很高興,覺得賺到了錢,由于市場的波動,這個凈值跌到3塊5的時候,他會感覺從心理上覺得是虧損,其實他還是賺到很多錢,但是從心理上,他會感到我虧了一毛錢,而且這個過程往往比較長了。”
在工銀價值基金發行的兩年間,投資者感受增長的日子有115天,只占27%,而感受到損失的日子卻有316天,占到了73%,實際上,這支基金的累計凈值增長率已經達到258.19%,而這些感受直接導致了投資者頻繁的申購贖回。
郭特華:“我們統計發現,1.07元的時候差不多有50%的客戶離開了,采取了贖回,那么到1.17元的時候,差不多有60%的客戶離開了,真正說從開始堅持持有到現在的是很少的客戶,也就是說真正能夠百分之百享受投資回報的客戶是比較少的。”
開放式基金頻繁的申購和贖回,使得基金規模不斷變化,壓力下的基金經理不得不對原有的投資策略進行調整,從而使得基金表現不穩定。
郭特華:“這個基金經理他會花不少的時間分散他的精力,他要花不少的時間來應付這個贖回,每天要考慮昨天有多少投資者贖回了,我今天要賣哪些股票去滿足投資者的贖回需求,而基金經理他如果能夠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我如何能夠挖掘這個股票的價值,去選擇更好的股票,對股票有更好的研究,實際上這樣的話可以給投資帶來更好的回報。”
于是,郭特華和她的基金公司就設計出來這種封閉期一年但不上市交易的創新基金,與此同時,國投瑞銀和大成也都分別推出了自己的創新型基金。
國投瑞銀基金管理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尚健:“國投瑞銀的瑞福基金是第一支結構化的分級基金,就是把原本普通的股票型基金把它切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另一部分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華:“我們設置了救生艇條款,所謂救生艇條款,就是當基金的折價率太高,而且持續高的時候,管理人有義務提出召開持有人大會,把這支基金轉為開放式。”
目前,中國證監會正在鼓勵和支持越來越多的新型基金投放市場。
記者:“那我們也看到最近有三只創新基金的發放,那在基金創新方面,有沒有具體的安排?”
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李正強:“新的一種產品都是由基金管理公司自己首先開發出來的,他們首先要做很多的調研,他們認為這個產品是否受歡迎,那么他們在內部,他們公司自己要做出一些對這種產品未來風險的判斷,然后風險怎么防范,作出機制的安排,我們經過審核以后,立足于只要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之下,我們就鼓勵他們去做出創新。”
據了解截至2007年6月底,我國共批準設立58家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基金也由1998年5支發展到現在的300支,作為基金監管部門,證監會在積極推進產品創新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基金公司組織結構和激勵機制的創新。
李正強:“我們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股權結構組織形式都非常單一,那實際現在我們也在考慮推動我們這個行業,在股權政策方面做出一些調整,比如說我們現在考慮,讓基金從業人員、讓公司員工直接持有公司的股權,通過這樣一種創新或者安排,讓公司建立一種長期激勵風險共擔的機制。”
股票與基金 哪個更賺錢?
基金公司試圖通過產品創新和自身管理機制的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收益更高、風險更低的理財產品。其實,如果我們回顧投資基金在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正是6年前開放式基金的出現,為這種創新打開了一道大門。相比較最初的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可以隨時根據市場供求情況發行新份額或被投資人贖回,這種運作方式把基金的市場表現與它的業績緊緊聯到了一起。那么,這種轉變又給老百姓的投資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北京的劉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在一次去銀行查詢帳戶時無意中發現,他6年前花5萬元買的一支基金,竟給他帶來了一筆豐厚的回報。
記者:“像以你5萬塊錢,6年來5萬塊錢增值了多少?”
劉先生:“現在三點多,三點二幾大概是,加上分紅什么的,得3倍多了吧,17萬多。”
劉先生這才想起來自己在2001年9月11日的時候排隊購買過一支叫華安創新的基金。這是中國第一支開放式基金,劉先生當時做股票賠了不少錢,覺得股票的風險還是太大,但又嫌存銀行利息太低,正好看到銀行在賣基金,于是也跟著去買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