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風險,分為一般性外匯市場風險和突發性外匯市場風險。一般性外匯市場風險,是指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由于匯率的日常波動而引起的收益損失。突發性外匯市場風險,是指一國貨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出現大幅度貶值,外國投資者和投機者爭相拋售該國貨幣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一旦變為現實,就成為人們經常所說的金融危機或貨幣危機。從某種程度上講,一般性外匯市場風險,不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因此,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突發性外匯市場風險上。
突發性外匯市場風險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消極影響,一旦一國的經濟出現問題,國際外匯炒家就會乘虛而入,瘋狂炒賣該國貨幣,使之貶值。在這種情況下,外國投資者會紛紛撤離以回避風險。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承受越來越大的貶值壓力。為了拯救本國貨幣,政府一般都拿出巨額外匯儲備在市場上拋售,如果還不能平衡國際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求關系,金融危機就不可避免地來到了。金融危機嚴重時可以摧毀一國的經濟,短期內可引發通貨膨脹,推高利率,打擊國內經濟,加重外債和動搖外國投資者信心。
外匯市場風險和證券市場風險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開放程度較高的經濟中,它們可以說是互為因果。當一國的貨幣貶值時,外國投資者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和市場風險,減少貶值給他們帶來的損失,會撤走熱錢(短期國際資本),造成證券市場的劇烈波動。
現實中的股票市場風險和外匯市場風險,是由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決定的。例如,自1997年下半年開始,東南亞地區一些國家在政局不穩的同時,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倒閉頻繁、金融機構壞賬驟增等不利消息又接二連三地出現,以致各股市首當其沖,股價跌至新低。影響所及之處,外資紛紛撤離,造成貨幣市場動蕩不安,給國際外匯投機者以可乘之機,最終形成了波及全地區的金融風暴,各國貨幣紛紛大幅貶值。在香港市場上,國際投機者同時向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發起攻擊,企望雙管齊下擊敗港元,從中獲得暴利。由于香港經濟狀況良好,中國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下決心采取措施維護聯系匯率制度,香港的匯市和股市才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
雖然在開放經濟中證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風險是緊密相關的。但發展證券市場對于減少外匯市場風險卻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通過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能夠滿足長期投資需要,對短期外國資本的依賴就會減少。亞洲一些國家習慣于依賴短期外國貸款來促進投資,其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又熱衷于投資不動產,這是亞洲一些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一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