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證券研究中心 叢榕
虎年首周A股先抑后揚,滬深股指累計漲幅均略微超過1%。雖然制度革新邁出重要一步,但市場仍然維持指數震蕩、個股活躍的“二八”特征。我們認為,政策頂和業績底的雙向界定依然有效,輕指數重個股是重要的操作思路,區域和產業結構調整將為題材炒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
個股行情事出有因
大盤藍籌平穩震蕩、題材概念熱火朝天,虎年首周A股幾乎繼承了牛年末尾的所有特征。2月22日至26日,申萬大、中和小盤指數分別上漲了0.37%、5.02%和4.98%,這表明資金對大盤股缺乏熱情,關注重心依然放在個股上:區域概念中的海西、成渝、新疆接替海南和上海,成為新崛起的區域寵兒;此外,通信電子、信息軟件、軍工重組和抗旱節水等概念也頗受追捧。
事實上無論從制度還是行為層面,大盤股都理應有所表現:首先,春節后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開戶正式啟動,股票市場迎來制度變革。融資融券標的物上證50和深成指成分股、股指期貨的標的指數滬深300的成分股,覆蓋了A股市場所有的大盤藍籌,這些股票將獲得一定制度溢價。
其次,我們長期跟蹤的資金偏好系統顯示,2月26日資金對上證50指數的偏好僅為12.49%,采用歷史成分計算的申萬小盤股對大盤股的估值溢價達到316%。從資金偏好上看,投資者對大盤股的偏好創下2006年以來新低,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估值溢價也接近四年最高點。大盤股存在階段性相對走強的機會。
但是,制度和技術層面的支撐只能暫時勉強對沖“就差錢”的壓力。一方面,宏觀流動性收緊是大勢所趨。春節以后市場預期央行將逐漸加大回籠力度,尤其是3月份到期量資金為今年月度峰值,準備金率和央票利率都存在繼續上調的可能,同時,銀監會出臺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規范了信貸資金方向,確保了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主力資金余錢不多。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測算,2月12日至2月25日,樣本全部基金平均倉位82.65%,對比2月11日倉位上升2.02%,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85.60%,提高2.09%。
我們認為,短期內如果貨幣政策仍然處于數量緊縮而未見利率調整,大盤股將一直受到貨幣政策壓制,指數上升空間有限;相反,新技術新產業、區域和送配概念的股票將繼續如火如荼。
結構調整制造題材
綜合考慮全球風險偏好和國內動態,我們認為中短期內經濟結構調整都將繼續為A股提供題材資源,這包括區域振興、新技術和新產業的產業升級以及消費升級。
對于區域概念,我們認為,隨著受益地區不斷涌現,區域板塊的整體行情將邊際遞減,普漲格局打破之后是個股分化,真正受益的個股將脫穎而出。對于欠發達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和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區域內的基建、資源以及涉及運輸的上市公司機會更大。
對于產業升級,我們預計,結構調整的重點是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看好現代農業、節能減排、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能源和智能電網、新材料、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
對于民生保障和消費升級,我們看好醫藥、汽車、旅游和房地產上游。建立溫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將大大促進人民群眾藥品和醫療服務購買力,優秀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具有穿越周期的力量;另外,住房問題也將成為民生問題中的焦點,保障性住房政策將被高度重視。而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開工建設有利于拉長房地產上游行業的景氣周期。
風格轉換尚缺“天時地利”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 李波
伴隨小盤股的持續走強和大盤股的按兵不動,截至2月26日,我們測算的核心大盤股資金偏好程度繼續下探至12.49%,顯著低于14.52%的理論下限,成為2006年以來的最低值。
新低數據的出現,一方面表明當前市場熱點依然在小盤股,另一方面,則反映核心大盤股的資金偏好程度已經具備較強的向均值回歸的動力,這可能令大盤股扭轉持續疲弱的走勢。此外,小盤股相對大盤股的估值溢價水平也達到歷史高點,大盤股的低估值優勢也有望令其出現補漲。與此同時,國信證券根據相對強弱方法計算的結果也顯示市場風格指針已處于轉換的關鍵時點,大盤股投資機會隨時可能出現。
從上周五個交易日的表現來看,周三鋼鐵板塊的強勢上攻、周四房地產板塊的全線飄紅,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場對板塊估值和安全邊際的認可。銀行板塊方面,大行再融資方案的逐漸明晰,已令銀行再融資的負面影響基本消化;而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臨近,也有望令銀行股走出低迷,步入上升通道。
極端統計數據的出現和權重板塊的蠢蠢欲動,表明市場風格轉換似乎箭在弦上;不過,從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看,風格轉換成功完成尚欠火候。
首先,風格轉向大盤股需要有充裕的資金推動。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劉志晶的測算,截至2月25日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的平均倉位分別為85.60%、81.82%和72.19%,均較節前明顯提升。而新股的發行仍然分流著市場資金。基金高倉位以及新股擴容的壓力,降低了大盤股集體啟動和風格成功轉換的概率。
第二,大盤股上漲需要催化劑,而融資融券未必勝任。有分析人士認為,為了能夠參與股指期貨的投資,機構必然要配置一定比例的權重指標股,以增加參與股指期貨投資的主動性,這就導致在股指期貨推出前期,作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重要標的的大藍籌股將被市場提前完成“搶籌”,從而有望觸發市場發生風格轉換。不過從海外市場經驗來看,在股指期貨推動市場上行的過程中,日本和德國市場的大盤股收益率表現為更高,美國和臺灣市場則是小盤股戰勝大盤股。可見,股指期貨推出本身并不能夠給大盤股帶來實質性影響,股指期貨行情難有鮮明的風格特征。
總之,盡管大小盤表現的偏離程度不斷加深,但是風格成功轉換所需的資金動力和市場土壤還需繼續醞釀,直至出現大盤股的“天時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