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A股市場實際狀況,貿然啟動“國際板”,只能使中國資本市場又成為外資和大型跨國公司高價圈錢的“提款機”
近日,一些機構及外企通過各種渠道游說政策部門推動A股“國際板”(外國公司和海外紅籌公司登陸A股市場融資)。1月14日結束的中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也將“探索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的制度安排”作為證監會2010年工作重點。采訪中,多位金融和證券界專家向《瞭望》新聞周刊表示,在目前A股市場畸高市盈率發行的情況下,如果貿然準予外企國內上市,會大大影響A股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甚至可能導致A股市場成“外資提款機”。對此,不少專家向本刊記者指出,能否啟動A股“國際板”,需要多方權衡利弊。
高市盈率發行易致外資“圈錢”?
不少業內人士和投資者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未果,至今仍是行政控制市場,造成報價越高、新股發行市盈率越高,上市公司、發行人、券商和保薦機構獲利便越大。去年A股市場IPO重新啟動以來,108只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超過50倍,年底啟動的創業板甚至達到80~100多倍。而國際市場新股發行市盈率一般不超過10倍。
高市盈率發行,意味著上市公司在發行股票時可以獲得超高溢價。假如一個公司發行股票以5倍市盈率發行可以得到100億資金的話,那么若以50倍市盈率發行的話,這家公司就能獲得1000億資金。財經研究人士皮海洲認為,如此高市盈率的情況下,啟動“國際板”,無疑會成為外資和大型跨國公司來華高價圈錢的“利器”。
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輝對此表示認同,“高市盈率下讓海外大企業在國內上市,等于拱手讓外資從百姓手中圈走大筆寶貴的資金和儲蓄。”目前市場已流傳“匯豐”在A股上市融資600億元人民幣的消息,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淡水河谷和通用電氣等眾多跨國公司也均表示要進軍A股市場。
“如果匯豐上市成功,等于募走20座南浦大橋。”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認為決策層一定要冷靜研究,“為什么要讓外國資本來高價圈錢?為什么我們要主動送錢給跨國公司?而且一送就是幾百億啊,是我國太富了嗎?是貧困地區沒有了嗎?是我們中小企業不需要錢嗎?”對于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券商和中介呼吁“國際板”,謝百三認為不排除有些人“只為自己多掙點中介費而完全不顧中國全局性的損失和風險吧”。
“國際板”會擠壓中小企業融資?
余云輝分析,要謹防A股“國際板”成為“國際提款機”,“如果像消息所稱,匯豐國內上市融資600多億人民幣,所獲資金足可以救活我國上萬個中小企業,為千萬工人提供工作機會,為我國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多少支持。”
“而且匯豐一旦在A股上市,其他許多外資競相登陸A股,向匯豐及其他外企輸血的同時,等于剝奪了我國眾多中小企業發展的機會。”余云輝強調,“我國百分之七八十的就業機會是中小企業創造的,最具有科技創新動力的也是中小企業。”
“中國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衡,中國資本市場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余云輝告訴本刊記者,“過去近20年,中國A股市場替上市公司融資近十萬億,其中95%給了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得到的資金不到5%。”因此,在下一步的經濟結構調整中,這種融資格局的失衡局面若不改正,會直接影響中央“調結構、促內需”的戰略。
他說,“若讓外資在這樣泡沫發行的A股市場上市,我眾多民族企業將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市有限的資金被外資吸走,國內企業卻面臨因無融資機會,而不得不被外資廉價吞并的厄運。而大批外資在中國市場因直接融資吸血而迅速膨脹,加上我國的外資超國民待遇,將非常可能對我國僅存的一些民族產業構成嚴重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