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長拋短為波段操作
數據顯示,6月10日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觸及4%的高點,此后至7月10日近一個月的時間內不斷下降。
“這是一個新的轉向。”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金融市場部經濟分析師嚴瑾表示。嚴瑾介紹,自去年9月后,中國增持的美債主要為短期債券。這主要是因為在經濟下滑期,大量發債及寬松的貨幣政策往往引發通脹和貶值預期,而期限越長的債券對此預期的反應越強烈,短債的抗風險能力則更強,在今年5月,中國增持的美債也大多是短債。
對于由買短債突然轉向買長債,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是由于當時長債收益率不斷下降,而價格也相應的不斷上漲,盡管“拋長買短”是大趨勢,但技術性的波段操作就例外了。“相當于低價買入長債,做一次低買高賣的波段操作。”在魯政委看來,6月轉向買長債并且大幅減持短債完全正常,也是成功的。數據顯示,6月10日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觸及4%的高點,此后不斷下降。“今后肯定也會擇機拋出長債。”
6月或仍為增持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只能顯示在一級市場上直接從美國買賣國債的情況,而無法監測到二級市場上的動態。
為降低風險,我國現在對外投資理念就是采取多元化的投資方式。但魯政委認為,外儲的多元化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短期內一次性達到目標。繼續購買美國債券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市場對美債的需求依然很大。
嚴瑾認為,美國公布的數據只能顯示在一級市場上直接從美國買賣國債的情況,而無法監測到二級市場上的動態,因此結果具有片面性。
嚴瑾稱,從渣打銀行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來看,不排除中國根據收益率的變動,選擇在二級市場上從其他國家或地區買入美國國債。“如此來看的話,6月份表面上看中國減持美債,實際仍有可能是增持。”
記者連線采訪的三位經濟專家一致認為,適度減持美國國債是合理做法,有利降低外匯儲備縮水的風險。
適度減持可降低風險
江涌
過度依賴單一幣種風險高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認為,我國適度減持美國國債是一種合理的做法,有利于我國保持科學合理的外匯儲備結構。江涌指出,到2008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達1.95萬億美元,其中美元資產所占比重高達70%,相當于把大部分雞蛋放進了一個籃子。這種過度依賴單一幣種的做法風險太高,不符合經濟學投資原則。
江涌還表示,這次減持是一種正常、合理的市場行為,并不具備趨勢性。
張明
中國并沒有出現反向操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指出,從表面上看,中國似乎是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反向操作。但是實際情況是,2009年6月份,中國凈購買美國長期國債266億美元,凈出售美國短期國債518億美元,結果造成中國凈出售美國國債251億美元。因此,在凈購入美國長期國債方面,中國的市場操作與日本等其他美國的主要債權人是一致的,并沒有出現所謂的反向操作。
張明認為,各國在6月份集體增持美國長期國債的原因,可能依然是對全球經濟的反彈信心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中國投資者在2009年6月拋短投長,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投資者變得更加重視美國國債市場蘊涵的雙重風險——即美元貶值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揚,而選擇進一步減持美元資產。中國以及全球投資者均選擇進一步增持美國長期國債,這反而說明,在短期內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市場的信心明顯增強了。
嚴海波
很難斷言減持將成為趨勢
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嚴海波表示,“拋短取長”的做法是對中國外匯儲備結構的策略性調整。目前美國長期國債持有收益較高,日本和英國增持的也正是長期國債。
嚴海波指出,減持美國國債是中國對其外匯儲備的一次調整,與此同時,中國正積極建立大規模的金銀和其他戰略價值資源產品的儲備,減少外匯儲備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嚴海波認為,中國適度減持美國國債是一種正確的方向,但是目前還很難斷言減持將成為趨勢,中國政府仍需根據未來實際情況的演變而做出相應的決策。
(王希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