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貨幣政策高度敏感,一個似是而非的“動態微調”就讓流動性預期陷入窘境,把市場攪得“驚慌失措”,在兩周的時間里,上證指數下挫17%。
對流動性的擔憂和臆測,已經成為市場不能承受之重。我們姑且把市場的這種心態稱之為“股市焦慮癥”。
對于因流動性猜測形成的“股市焦慮癥”,我們該開具一副什么樣的藥方呢?
讓我們遵循中醫“望聞問切”的步驟,一一道來。
適度寬松政策并未終結
先來看一下“股市焦慮癥”產生的原因。
8月以來市場發生的大幅度調整,與各方擔憂貨幣政策的“動態微調”和股市因擴容引發的流動性預期變化有關。其中前者市場存在明顯的誤區,而后者則有被市場夸大的嫌疑。
7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僅增加3559億元,環比驟降77%,同比也下降約6.8%,這被多方理解為引發市場調整的主要因素。
資金對各種信息和政策是最為敏感的,況且其時資金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收益,上述的容易引起誤導的信息正好成為它們“調結構”的理由:從被高估的行業中撤出,進入未被發掘的行業。
其實,市場擔憂貨幣政策的變化是多余的。7月新增貸款的驟降根本就不能說明是貨幣政策調整的前兆,更不能理解為股市層面的流動性會產生實質性變化。
一方面,這并不意味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現了方向性的改變,因為歷年7月都處于新增貸款的低位,而且新增中長期貸款仍然高達5396億元,仍然保持著上半年月平均5000億元左右的水平。
另一方面,即使信貸增量回到了合理水平,但并不意味著信貸結構回到了合理水平。如果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的話,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融資困境。
也正因如此,信貸投放結構調整是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
從已經公布的各大商業銀行年中分行行長會議確定的基調看,結構調整將是下半年工作重點,但這不會過于影響各家銀行的放貸總量。
此前,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因而,信貸結構方面的微調,旨在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會影響有活力的企業部門對資金的需求。
另外,上半年新增貸款已經達到了天量的7.37萬億,其中42%左右是中長期貸款,而隨著投資項目的推進貸款會保持一定的慣性,否則將會出現爛尾工程,這也迫使信貸投放會保持一定的力度。
總之,7月份新增貸款的驟降其實只是一次“假摔”,不意味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終結,也不意味著中國經濟會二次觸底。市場完全沒有必要進行捕風捉影的演繹,來自己嚇唬自己。
“央行不會采取規??刂频霓k法來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規?!薄ⅰ安话奄Y產價格作為貨幣政策直接調控的目標”,央行副行長蘇寧近期的表態已經表明了貨幣政策的取向。
這也就是說,今后信貸投放仍將為“保增長”保駕護航?;诖耍鲜泄镜慕洜I以及業績都將繼續回升。認識到這一點,活躍在股市上的資金就不會撤離,股市流動性也就仍將繼續充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