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
中國國際收支風險狀況評估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國際收支危機在許多國家頻繁發生,導致本國經濟
乃至世界經濟遭受較大損失。在此情況下,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開始研究建立
危機預警體系,并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盡管在實踐中準確預測危機的發生
存在較大難度,但防范國際經濟風險、預警國際收支危機仍是世界各國普遍關
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國際
收支規模迅速擴大,所面臨的環境也更加復雜。為監測國際收支風險狀況,及
14
時發出危機預警信號,向宏觀調控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
簡稱“外匯局”)聯合研究機構合作開發了國際收支風險預警系統,并于2003
年正式運行,定期對我國國際收支風險狀況進行分析和評估。
國際收支風險預警系統顯示,2008 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沖擊下,國
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生較大轉變,我國國際收支風險有所增加,特別是第四季
度,預警指標的綜合表現明顯差于前三個季度。系統提示的國際收支風險主要
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出口增長的壓力。保持出口的基本穩定,是我國國
際收支平穩運行的基礎,也是防范國際收支風險的重要保障。2008 年下半年,
國際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同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
值加快,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測算,下半年升值10%以上,相當于在此之前兩三
年的升值幅度,我國出口面臨的壓力大幅增加,出口增長率由前三季度的22%
迅速降至四季度的4%。二是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2008 年四季度,我國經濟
出現了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企業經營困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下降等問題,市
場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半年的94 以上滑落至12
月份的87.3,國際收支運行的國內經濟環境也在發生改變。
同時,預警系統中反映我國國際收支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仍然較多。首先,
國內經濟和國際收支運行的總體局面相對良好。在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
下,我國經濟增速位于世界前列;經常項目持續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仍
處于較高水平。其次,對外支付能力較強。2008 年我國外匯收入依然較高,外
匯儲備十分充裕,完全有能力償還外債本息,并支持進口用匯。最后,資本大
規模集中流出的風險不大。外商直接投資仍在我國資本流入中占據重要地位,
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基本穩定。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