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指從6124點一路墜落到了1664點,虧錢的散戶不少。而它又從1664點反彈回到2400點,賺錢的卻也并不多。不過還是有人不僅能夠踏準反彈的節奏盈利,也能在熊市賺錢。韋銘就屬于這樣的“少數派”。
越挫越勇
韋銘曾經是一家民營企業的運營總監,因為某些原因,2007年末他主動炒了老板,在家作起了職業股民。韋銘接觸股市的時間非常早,1993年時他就已經是“小散”了。
“做運營的本來就喜歡開拓新領域,炒股也算是當時新鮮事物之一,我當然很樂于嘗試。”韋銘說,“當時正好是‘股瘋’的時代,全國人民好像都在炒股。”
1993年初,韋銘剛踏入股市的時候,正好買入了真空電子(廣電電子)、愛使股份等當年的“牛股”,一度賺得盆滿缽滿,但那波行情也只持續了兩個月,隨后A股便迎來了第一次熊市。股市大跌,韋銘被套住了。“股票被套大家都急著賣,但當時都是手寫填單,速度和現在根本不能比,營業部的場面非常混亂。”
當時那波熊市,韋銘幾乎將本金虧了個精光。但這次炒股的挫折并沒有改變他對于炒股的興趣,反而讓他對股市更加著迷。“交出去的學費換回不少炒股經驗”。
韋銘總結稱,中國的股市都是依靠資金驅動,也就是俗稱的“莊家”。很多人都想通過把握莊家的心態去炒股,而他則選擇根據自己的盈利去操作。
老調重彈
韋銘炒股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散戶已經聽得厭煩了的市場理論——止損、止盈。“雖然在2007年的牛市中,急于止盈,我只賺了30%,但我慶幸的是逃過了之后的大跌。”而這也是他在2008年熊市中賺錢的最大法寶。
逃過2008年的大跌后,韋銘手中有了充裕的資金,他一直在觀察這個市場,等待著隨時進場的機會。
韋銘告訴記者,去年3月他無意中發現,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6124點的高點,跌至2008年3月時的K線圖與1929年美國股災時的K線圖極為相似,只是在時間上有所區別。結合當年美國股災的走勢分析之后,他決定在股指跌50%之后介入。
正巧去年4月18日,證監會公布關于限售股的指導意見,韋銘便大膽買入了5000股攀鋼鋼釩。“當時買它一方面因為當時股價已經跌了60%,另外一方面則因為它有題材。”韋銘回憶,那波反彈大盤大約反彈了20%,而攀鋼鋼釩則上漲30%,但他卻在該股上漲10%之后,便逐步拋出。“下跌趨勢中不可以太貪,見好就收。”這是韋銘的解釋。
在那之后,韋銘基本抓住了政策利好的每波小反彈,在人家大幅虧損的時候,他卻在開心地賺錢。統計下來,2008年韋銘平均收益率達到了40%。
不一樣的喜好
韋銘坦言,相對雞犬升天的牛市來說,他更喜歡充滿著驚險的熊市。“我比較喜歡短線的波段炒作,而熟練的短線制勝功夫是要在熊市中才能練就的。”
對于這波2200點左右的震蕩行情,韋銘認為,A股確實“不差錢”,但很多個股的漲幅已經超過60%,這些個股的風險增大。資金會逐步轉向那些還沒有漲過,但年報又表現不錯的股票,他會繼續關注。(記者 宋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