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6個月內,或將為股市帶來百億以上資金流券商爭推資產管理一半求穩一半求進
歲尾年初之際,多家券商將目光盯上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海通季季紅”、“中銀中國紅1號”、“光大陽光5號”等產品紛紛亮相。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運行良好,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市場表現可能不遜于股票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而在這些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產品數量相當,預計可以帶來數百億增量資金,并對A股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逐鹿集合理財
在這輪集合理財潮中,國元證券和中銀國際等證券公司的行動最為迅速。目前,國元證券黃山2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經成立,中銀國際的“中銀中國紅1號”也即將結束發行期并擇日成立。
據了解,“國元黃山2號”2008年9月22日起正式推廣,同年12月19日成立。“國元黃山2號”的有效參與戶數為2859戶,凈參與金額為9.21億元,戶均30萬元。該計劃規模上限為50億份。
“中銀中國紅1號”推廣期于2008年11月10日開始,2009年1月14日結束,距正式成立也為期不遠。該計劃的資產組合比例為股票類資產0-80%,固定收益類10-90%,現金資產0-100%。“中銀中國紅1號”的產品說明書同時強調,“以股票為主體,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和動態調整。”
海通證券和長江證券等證券公司的出手也比較快。目前,這些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正處于發售階段。
海通證券提供的資料顯示,“海通季季紅”已于2008年11月20日開始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為同年12月19日,但隨后海通證券增加了推廣代理機構,將募集期延長到了2009年1月12日;推廣期目標募集規模為50億份,存續期最高規模為60億份。據介紹,“海通季季紅”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投資比例為30-95%,現金類資產5-70%。
長江證券的超越理財增強債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自2008年11月14日起正式發行。據了解,“長江超越理財”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長江證券表示,該計劃推廣期募集資金規模上限為50億份,存續期間募集資金規模上限為60億份。
大通證券和光大證券等證券公司也先后加入了這輪集合資產管理熱。盡管這部分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剛剛獲準設立,但這并不妨礙它們的發行信心和投資信心。
大通證券是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隊伍中的新來者。2008年12月,大通證券星海一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獲準設立,推廣期最高募集規模為35億份,存續期最高募集規模為50億份,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為0-60%,固定收益類配置比例為40-100%,在開放期現金類資產配置比例不少于10%。
光大證券則拉開了“將集合資產管理進行到底”的架勢。2008年11月,光大陽光增強型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獲批,并準備擇期發行。據了解,被稱為“光大陽光5號”的這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發行總規模最高不超過50億份;存續期規模最高不超過60億份。出于低風險的考慮,“光大陽光5號”主要投資于以公司債為主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輔以權益類產品。
整體來看,上述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預設發行規模多為50億份。可以預計,如果大多數產品的募集規模接近發行目標,這些資產管理計劃就可能帶來逾百億增量資金,并成為A股市場的一支活躍力量。
三特點保駕護航
由上述情況可以發現,券商的這些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普遍具有三方面特點。
一是設有收益補償條款或持有人保護條款。“海通季季紅”的持有人保護條款顯示,對持有該集合計劃滿5年的持有人,如果其持有五年到期總收益率低于15%,計劃管理人將以該集合計劃第5年的管理費給予符合條件的持有人,直至持有人總收益率達到15%或上述管理費支付完畢。“國元黃山2號”的相應條款也指出,若投資者持有該計劃滿5年,到期后若計劃份額凈值與持有期累計分紅之和小于份額面值,國元證券將以參與的自有資金對投資者進行補償,直至補完為止。
二是限定性和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數量相當。“國元黃山2號”、“中銀中國紅1號”、“大通星海一號”等產品均屬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而“海通季季紅”、“長江超越理財”、“光大陽光5號”等產品均屬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雙方陣營相差不大。
三是門檻不算太高。比如,“中銀中國紅1號”首次參與的最低金額為10萬元,“光大陽光5號”單個客戶首次參與的最低金額為5萬元,“海通季季紅”首次參與金額不得低于5萬元等。
中信證券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著證券市場日益發展以及證券公司不斷成熟,券商改善經營模式、完善業務體系的需要越來越迫切。在此背景下,資產管理業務就有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如果運行良好,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市場表現有可能不遜于股票型基金,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市場表現也有可能超越債券型基金。
大通證券亦對獲準發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持樂觀態度。該公司表示,由于“大通星海一號”的獲批發行,大通證券成為國內獲準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的第21家券商,也是《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2008年7月實施后獲批的首家證券公司,更是獲此業務資格的第一家非創新類證券公司,標志著大通證券創新業務正式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