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擴張
冬天里的一把火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準備在“冬天”中安靜下來。在自身實力允許的情況下,“冬天”是它們“覓食”的好機會,因為這時它們往往最能體驗到什么是價廉物美。
11月9日,青島啤酒(600600)與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團)有限公司、煙臺啤酒集團在煙臺簽署合作協議,分別收購朝日啤酒株式會社與煙臺啤酒集團持有的煙臺啤酒2%和37%的股份。
根據協議,重組后三方的股權比例為:朝日啤酒51%,青島啤酒39%,煙臺啤酒10%。盡管青啤的股份不占控制地位,但此次合作中的兩個品牌的銷售業務由青啤全面負責。
青島啤酒對煙臺啤酒覬覦十余年之久,但此時進入價格更劃算。青啤相關人士分析說,這種通過資本運營平臺鏈接產生的合作聯盟,將撬動供應鏈的協同共贏,從而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
“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如是形容。業內人士稱,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煙臺啤酒這種區域性品牌生存空間大大惡化,需要“借個棉被過冬”。
與青島啤酒類似,汽車行業的并購大潮也在暗流洶涌。
早在今年初,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提出要并購重組兩家汽車企業,做大做強北京汽車工業。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北汽已經充分接洽了兩家企業。東風汽車并購哈飛汽車雖然卡在了中航系的整合節點上,但作為老字號央企,兼并整合的信號早就已經發出。
而財務結構合理、負債低的廣汽集團,早已積攢了大量的現金流,正適機伸出并購之手。廣汽集團張房有曾表示,“如果機會合適,廣汽不排除并購其他汽車企業的可能性。2009年可能就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事實上,正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可以預見的嚴峻挑戰,將加速極度分散的中國汽車產業的整合,既包括產業組織結構調整,也包括產品結構調整。而這正是一些大集團兼并重組的機會。
歷史總有幾分相似。美國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催生了行業和產業的整合。大量汽車廠倒閉,具有實力的廠商通過兼并和重組,才在美國初步形成了“三大”為首的汽車產業格局。而大蕭條后的羅斯福新政,通過財政和稅收杠桿手段啟動消費市場,恰逢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推出一大批以V8發動機為主的流線型設計新產品,在市場大獲全勝,也奠定了現代汽車產品式樣的基礎。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滕斌圣指出,企業過冬無非是冬眠、取暖、覓食三種戰略。這些有現金儲備的企業,很可能在“覓食”中以非常實惠甚至是多年不遇的價格進行收購。
淘金海外
或是難得機遇
2008,既是全球金融海嘯年,也是中國海外投資減值年:補辦完“身份證”的中投公司羞澀地亮出了60億美元的浮虧;兩拓合并失敗后,中鋁公司的80億美元虧損毫無遮擋;中國平安沒有施行它那1500億元龐大的融資計劃,但157億元的虧損計提已經完成;QDII沒肩負中國人海外淘金的使命,1120億元投資,已現600億元的浮虧。如果接著往下算,今年海外收購的損失將超過2000億元。交了2000億的“學費”,中國企業還敢走出去嗎?
“今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局面。”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熊焰表示,“由于金融危機,歐美眾多實體企業陷入資金困境,為緩解這些企業的資金壓力,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不得不降低對外國企業的投資門檻要求,當前的國際市場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個百年難得的機遇,中國政府應該鼓勵更多的國內企業積極參股歐美實體公司。”
熊焰強調,現在國內雖有部分企業境況相當困難,但也不乏有余力的企業,只要有能力,就應積極爭取這一步。“這是我們經濟發展中遲早要走的一步,關起門來永遠不可能走到全球產業鏈上端。現在看來,靠合資引進技術和品牌很困難,股權合作可以破解難題。”
事實上,除了外貿依存度較高的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外,其他資源性行業、制造業依然保持了充足的現金流,而第三產業的產能更遠遠沒有被完全開發。具備巨大的潛力,讓中國企業有能力利用現今的政策扶持和自身實力,進行海外抄底。
紫金礦業副董事長藍福生曾表示,明年肯定會出手海外礦業并購。中鋁公司副總經理呂友清也表示,由于國內電解鋁生產成本較高,公司未來的并購計劃將集中于海外市場,而未來半年內則是公司認為的最佳時間。同煤集團也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與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政府和企業進行了商談,為下一步進行“海外擴張”做準備。
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蛋糕太誘人,壓在中國企業心頭的陰霾又太沉重。品牌資源匱乏與自主研發能力的欠缺,已經成為制約國內企業發展的迫切問題。如今,在美國幾千萬美元便能買到價值幾億元的鋼鐵企業,去德國收購一個汽車品牌的研發部門只需要幾百萬歐元,這些曾經對于中國企業可望而不可即的財富現在唾手可得,我們有什么理由拒之門外呢?(陸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