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股市路在何方
林江:如何重塑投資者以及市場信心。目前,監管部門首先應該認真思考并重視這個問題。監管部門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恐怕也力不從心。這需要眾多股民甚至政府把它作為我們下一步經濟工作當中非常核心的問題加以解決。
有人說,應該有一個信息互相溝通的機制,央行、財政部、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應該有聯席會議。那國資委呢?外管局呢?相關方眾多,聯席會議的機制必須盡快建立起來。
吳曉求:理念上的轉型,要從理論層面理解中國為什么要發展資本市場,我們一定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改革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首先,需要對很多人,特別是我們的監管部門、宏觀經濟管理人員普及一下現代金融理念的知識。
第二,我們還要關心政策導向。從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來看,如果有很大的問題,不能簡單歸結為經濟周期。
再者就是貨幣政策。我們目前的貨幣政策依然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理論上,依舊是單一的貨幣政策:控制通脹。這沒有問題,如果我們國家通脹到了8%以上或者10%以上,貨幣政策要把控制通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現代社會,尤其在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適當的通脹將會伴隨著我們,不要把適當的通脹變成控制通脹,這會損害經濟的增長。所以,經濟政策必須在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資本市場的持續穩定增長之間找到一個深度平衡,絕不是單一目標。
葉檀:我們現在所提出的一些辦法,包括可轉換債、二次發售等,這些可能都沒有觸及到“后股改時代”的一些核心問題,而只是隔靴搔癢。這些辦法事實上對于股市的信心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它起到了反向的作用。因為有些辦法一出臺,投資者意識到,管理層也許并不會拿出真金白銀來救市,所以股市反而往下走。
對市場的定調,并不是說管理層定下什么調子市場就認可什么調子。它需要根據市場的情況,最終還將由投資者作出評價。
如果現在的政策不改,那么,股票市場的前景很難樂觀。因為,我們不知道估值體系的根本在哪里。對于股市來說,本來有大小非,現在又有源源不斷的限售股,市場處于這種深度凍結的狀態,政府可以不出手嗎?政府當然應該出手,而且應該用比美國政府更強有力的手段出手救市。
如果我們現在要改變股市的僵化狀態,應當先使資本市場的信心回暖。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脹率下行,事實上只是一個經濟下行周期的表象而已,而不是控制住了通脹,經濟就轉好了。
同時,還要趕緊改變新股的發行體制。新的限售股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目前,一些新股發行的流通率僅僅在百分之七八的比例,而非流通股則占比百分之九十多,市場將來承接這部分股份,可能需要花費幾十年時間。
最后,還有一些強制性的現金分紅手段,設立不同市場。
李曙光:中國遇到了轉型期,實際上最關鍵的點依然在管理層。管理層如何認識這個市場,對我們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有點像中國足球市場。足球市場有可能成為改革者的通行證,也有可能成為改革者的墓志銘,關鍵是政府如何看待目前的大環境,如何出臺具體理念和具體措施。
中國就是一張資產負債表,顯然現在資產負債表看上去有點不太對。償債力、償付能力,我們原來看得稍微弱一點,覺得我們是不是有點問題,是不是經濟遇到了困難。但實際上并不完全是這樣,這也是我們目前研究國有資產法的很重要原因。我們究竟有多大的國有資產,現在這筆賬算不清楚。政府基于政策決策來作下一步的政策判斷的依據,實際上不是很清楚。我們整個國家的能力、經濟能力、償付能力、總資產、總負債……這些都不怎么清晰。我覺得這是很大的外在因素,就是如何看待大的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點我覺得政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點,它的判斷、信心對于整個資本市場、整個經濟發展的信心影響巨大。(記者 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