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漲過頭”到“跌過頭”
如果說從998點暴漲至6124點的行情是一輪“漲過頭”的超級牛市的話,那么,從去年10月開始的這輪持續調整行情至今已明顯進入“跌過頭”的階段。耐人尋味的是,縱觀A股的歷史,屢屢會出現這種情況,其深層次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筆者認為,此輪從6124點下跌到2566點的調整行情,從最高點跌到4000點基本上屬于“擠泡沫”階段;4000點跌到3000點屬于由于不良預期造成的“炒預期”階段;3000點下方則絕對進入“跌過頭”階段。
A股的上漲和下跌之所以屢屢“過頭”,關鍵在于A股市場更多具有的是交易性功能。不少市場人士都認為許多股票已經很有投資價值,有的還與周邊股市作比較,從市盈率看似乎很有說服力,但深入看,問題就出來了。
首先是1000多只股票中沒有幾只年分紅率能超過銀行利率。A股市場的絕大部分股票即使按照原始發行價,分紅率也很少有超過銀行利息的。如中石油,A股發行價為16.7元,去年分紅為每股0.157元,分紅率不到1%,僅為銀行利率的四分之一。至于對二級市場48元買入者來說,分紅率更是只有0.33%。
其次是雖然不少股票市盈率已經很低,但由于A股的派息率和市盈率并不是一回事,持股者的實際回報遠不能與周邊股市相比。如中國平安去年每股收益為2.11元,按照現價43.15元計算,市盈率僅僅為20.45倍,但去年每股只分紅0.5元,其實際市盈率等于83.3倍。
由此可見,按照目前的股市狀況,第一、投資者的投入不可能從上市公司那里兌現;第二、即使上市公司賺了錢,其中的70%也不回報給投資者;第三、投資者除了不能從上市公司獲得回報,還須每年支付交易傭金和印花稅。投資者要賺錢只能通過交易中的“低買高賣”來實現,如何通過“跌過頭”來壓價買入和“漲過頭”來超高價賣出,便成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主要盈利模式。
一個不能靠上市公司的分紅、只能靠買賣差價獲利的市場怎能吸引中長線機構投資者入市呢。據了解,美國等成熟股市之所以能吸引養老基金等超大機構入市,很大程度上與股市上有大量的每年派息率大大超過銀行利率的大盤藍籌股有關。而A股市場中的社保、保險資金為何炒一把就走?正因為缺乏中長線機構投資者,股市的暴漲暴跌便成了家常便飯。
因此,即使是基金,目前也只能以短線或波段炒作為主,隨著基金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市場并不是越來越穩定,相反只能增加漲過頭和跌過頭的投機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的跌過頭,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打出更大的向上空間,一旦時機成熟,股市又會出現看不懂的“漲過頭”行情。(王利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