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穩不能回避股市之三大癥結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新華社已發表了九篇維穩評論,力度之大為中國股市歷史所罕見,但股指卻從2924點滑落到2605點,成交量創出20個月來的地量。全力維穩為何事與愿違?因為迄今所有的維穩輿論和舉措都沒有觸及股市的三大癥結。
一是前兩年股市規模發展過快過大。2005年6月998點時,股市市值僅2.3萬億,到了2006年年底2675點時就變成了8萬億,至2007年年底5261點時驟增到32.7萬億,兩年擴容了15倍,是世界股市歷史上罕見的擴容大躍進。市場的新增資金非但遠遠沒有跟上,反而連存量資金都在不斷抽離。問題在于,有關方面從來沒有認識到過度擴容的不利之處,放緩擴容節奏,讓股市休養生息。
二是大小非減持成為維穩的沉重壓力。盡管一再宣稱大小非減持的實際數量僅是解禁數量的29.67%,因而大小非減持不是暴跌的主要原因,但市場卻眾口一詞地認定“這是主要原因”。理由是,市場目前最恐懼的是不確定性,如解禁股中剩余的70.33%什么時候減持、以什么價格減持?剩余未解禁股何時解禁、何時減持、以什么價格減持?國有企業和民企大股東的最低控股比例是多少?這些不確定性不能確定,市場對大小非的恐懼自然難以消除。
三是源源不斷產生的新的大小非嚇退了市場做多的熱情。據中證登記公司的統計,至6月底,老的大小非尚存3000多億股,流通股為7000多億股,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由股改前的7:3變成了3:7,照理說大小非問題解決得十分神速,對市場威脅會越來越小。誰知股改后上市的新股又形成新的大小非8000多億股,按現有新股發行制度,大小非減持永無盡頭。最令人恐懼的是新大小非的成本極低,數量巨大,沒有向流通股股東支付過對價,尤其是新小非一年后便可洶涌拋向市場,僅一個寧波銀行的小非一年就造就1000多個百萬富翁、100多個千萬富翁。他們憑什么以這么低的成本持股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取如此暴利?其中的不公平問題、利益輸送問題引發了市場的強烈不滿,打亂了市場原有的估值體系和定價機制。
正是由于這三大癥結,導致今年指數下跌了58%,相當多的投資者財富損失了60%—70%,仍然看不到任何一個實質舉動,因而有希望的變失望,失望的變絕望。尤其是臨近奧運會的一段時間里,不論是績優股還是績差股,不論市盈率是20多倍還是10多倍,不管半年報業績是大幅增長還是下降,都莫名其妙地大跳水,普遍的虧損效應像颶風般地彌漫市場,使投資者信心極度低落,使以往判斷股市的行之有效的種種方法全部失靈,甚至連下跌浪數光了,大盤還照樣跌。市場只剩下一種簡單的行為——見利好、見反彈堅決割肉離場,見不到利好也割肉殺跌離場。
由此可見,在這種供求嚴重失衡的市道中談維穩,絕不能回避股市的三大癥結,采取切實和有效的救市措施已刻不容緩。(李志林(忠言)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
|